鉀離子電池(PIB)已被認為是鋰離子電池的潛在替代品,但仍需要具有更高能量、優(yōu)異倍率性能和長循環(huán)性能的更好負極。高容量硒化鋅(ZnSe)負極結合了轉化和合金化反應的優(yōu)點,但循環(huán)性差和電子導電率低。為了有效提高ZnSe的電化學性能,復旦大學孫大林教授、宋云副教授及王飛研究員等人提出并實現(xiàn)了一種新的“雙碳限制”策略,具體而言,作者通過共沉淀和自組裝然后高溫硒化制備了外部由rGO包裹同時內(nèi)部由N摻雜微孔碳包覆的ZnSe(ZnSe@i-NMC@o-rGO)。通過有限元模擬、K+存儲動態(tài)分析和DFT計算,作者深入揭示了內(nèi)部和外部碳在提高ZnSe性能方面的各自作用。內(nèi)部N摻雜微孔碳 (i-NMC) 可以提高ZnSe與K+的活性并減輕 ZnSe 的體積膨脹,而外層rGO(o-rGO)可以進一步穩(wěn)定ZnSe的結構并促進反應動力學。圖1. ZnSe@i-NMC@o-rGO的合成路線及表征受益于i-NMC和o-rGO的協(xié)同效應,ZnSe@i-NMC@o-rGO負極在2.0 A g-1下循環(huán) 1500次后顯示出233.4 mAh g-1的高可逆比容量。此外,作者將活性炭(AC)正極和ZnSe @ I-NMC @o-RGO負極相匹配以形成先進的鉀離子混合電容器。在1800 W kg-1的功率密度下,其表現(xiàn)出176.6 Wh kg-1的優(yōu)異能量密度。在2.0 A g-1 時,該電容器進行11 000次循環(huán)后容量保持率為 82.51%。這項工作為設計多級碳基底以提高過渡金屬硒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提供了指導性見解。圖2. 鉀離子混合電容器的組成及電化學性能Respective Roles of Inner and Outer Carbon in Boosting the K+ Storage Performance of Dual-Carbon-Confined ZnSe, Advanced Science 2021. DOI: 10.1002/advs.20210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