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團/盧錫洪Nature子刊:等離子體光纖傳感器原位監測水系電池中的離子運動 2023年10月15日 下午3:58 ? 未全平臺發布, 頂刊 ? 閱讀 16 了解運行中電池電極表面的離子傳輸動力學和電解液-電極相互作用對于確定其性能和健康狀況至關重要。然而,在微觀尺度上實時捕獲表面局部和快速離子傳輸的細節仍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在此,暨南大學郭團研究員、中山大學盧錫洪教授等人以水系鋅離子電池為例,展示了一種基于光纖等離子體傳感器的有前途的方法,該傳感器能夠嵌入工作電池的電極表面附近在不干擾其運行的情況下監測其電化學動力學。 作者采用的傳感器是一種傾斜的印在商業單模光纖中的光纖布拉格光柵(TFBG)并涂有納米級金膜,用于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的高效激發。位于靠近電極的光纖傳感器表面上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傳感和成像(SPR)波的相速度和衰減距離被小的和局部的離子傳輸差異所改變,從而導致在反射中測量的TFBG-SPR光譜特征的位置和形狀發生變化。 圖1. 光纖傳感器電化學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傳感原理及實驗演示 與依賴“大容量”電池平均估計的現有技術(如循環伏安法(CV))相比,本文提出的傳感器旨在直接量化電極表面上的離子傳輸和嵌入量。作為概念驗證,作者最初專注于水系鋅離子可充電電池,然后將該方法推廣到其他電解液和電池化學。 作者基于原位動力學研究結果觀察和分析證明了在 MnO2上的PEDOT涂層可以顯著優化H +電極的擴散動力學,從而獲得更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該方法可以快速識別界面過程的詳細信息,并且可以集成為現有電池組件的一部分以進行原位監測。這種易于實施的方法填補了當前電池化學和電化學實時監測的重要空白,為高精度篩選電極界面附近的表面(亞微米級)化學事件提供了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圖2. H+和Zn2+插層動力學研究 Operando monitoring of ion activities in aqueous batteries with plasmonic fiber-optic sens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28267-y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5/221c7b0df4/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王海燕Angew.:解析鋅金屬負極中枝晶形成的內在原因 2023年10月9日 鋰電周報8篇最新頂刊:陳立泉、余桂華、崔光磊、黃云輝、付永柱、潘鋒、師唯等最新成果! 2023年10月16日 王亞平AFM:具有織構晶面和功能性鋅化合物涂層的穩定鋅金屬負極 2023年10月23日 布拉格化工大學EnSM: 亞毫米級范德華單晶MoTe2儲鉀材料的電化學性質及其失效和結構演化機制 2023年10月23日 中科大江海龍/孟征,最新Angew! 2023年12月6日 ?王雙印/鄒雨芹Angew:100%選擇性!鹽析助力醇電氧化制醛 2022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