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O2的異原子調制是引入和調整電化學水氧化催化活性中心的有效途徑。盡管人們在探究摻雜物的構型和配位與催化活性方面的聯系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對于異原子與MnO2相互作用的系統研究仍然較少。近日,蘇州大學鄧昭、彭揚和趙曉輝等以相同數量的Ru3+離子部分置換三種MnO2多晶型β-MnO2、α-MnO2和τ-MnO2的錳離子,并探討摻雜劑對不同MnO2結構催化活性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具有不同孔隙率的MnO2對Ru取代反應不同,從而導致發生不同的晶格應變和形態變化。在引入Ru后,由于高應變導致緊密排列的β-MnO2發生晶體分裂,從而導致表面積、氧空位和錳價態的變化最顯著,進一步導致最高的OER活性(在1.53 V下,β-MnO2-Ru催化劑的TOF達到2022.2 h-1,比商業RuO2催化劑高19.6倍);熱力學穩定性較差的τ-MnO2轉變為具有中等OER活性的非晶態(盡管其表面積較大、氧空位含量較高,且處于低價態);由于α-MnO2具有相對穩定的多孔結構以適應異原子摻雜,因此其結構和形態變化很小。因此,Ru的摻雜不是簡單地在相對惰性的金屬氧化物上附加催化活性中心,而是同時調整MnO2的晶體結構來調節催化劑的活性。此外,由于Ru誘導了豐富的氧空位,β-MnO2-Ru上的OER反應遵循LOM途徑;而τ-MnO2的電化學活性(盡管本質上存在高的氧空位)被包含高半徑和低遷移率的水合Mg2+陽離子的雙層結構所抑制。總的來說,該項工作闡明了異原子位移對MnO2多晶形態和結構的影響,并揭示這些變化對其OER活性的影響,這為摻雜-主體相互作用調節MnO2結構以調控電催化活性提供了新的見解。Ru-Substituted MnO2 for Accelerated Water Oxidation: The Feedback of Strain-Induced and Polymorph-Dependent Structural Changes to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Mechanism. ACS Catalysis, 2022. DOI: 10.1021/acscatal.2c0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