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發現第一個MXene成員Ti3C2Tx以來,MXene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特別是,無論金屬離子還是非金屬離子用作電荷載體,它們耐受各種離子穿梭和超快的表面氧化還原行為導致了出色的儲能性能。MXene儲能的一個挑戰是,所有報告的MXene電極都缺乏明顯的放電電壓平臺,相反,它們通常表現出電容行為,特別是在使用水系電解質時。這不利于其能量密度和所需高壓區域的穩定能量輸出。特別是,對于水系電解質,電化學窗口被限制,導致能量密度有限,通常小于100 Wh kg-1。更準確地說,當MXenes電極在各種環境中(Li+、H+、Na+、Al3+等)應用時,表面或無氧化還原的電容/贗電容特征總是占主導地位,表現出扭曲的矩形循環伏安(CV)形狀和線性電荷放電曲線。因此,與具有突出和穩定的放電區域的所需電池類型系統相比,電容式MXene電極電壓輸出迅速下降。顯然,一旦實現未開發的法拉第型MXenes電極,其增強的氧化還原行為具有明顯的平臺,可能會在能量密度和穩定輸出方面突破當前性能瓶頸。近日,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在Joule發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Intrinsic voltage plateau of a Nb2CTx MXene cathode in an aqueous electrolyte induced by high-voltage scanning,首次實現了MXene作為正極時的穩定電壓輸出。在此,作者最初計劃研究Nb2CTx MXene在拓寬的高壓窗口的電化學性能。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發現,當掃描電壓窗口從2.0 V擴展到2.4 V時,Nb2CTx MXene電極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電化學性能。更具體地說,當電壓在2.0 V終止時,Nb2CTx MXene像往常一樣表現出典型的電容行為。當掃描電壓擴大到2.4V時,電池功能逐漸出現,取代了電容行為。最后,Nb2CTx/Zn電池出現了明顯的電壓平臺,為1.55 V。與此同時,在0.5 A g-1時,放電容量和能量密度增加到145 mAh g-1和146.7 Wh kg-1,分別為2.0 V時的264%和292%。作者還研究了Zn離子擴散過程和之前的變化,發現高壓掃描誘導了不同Zn2+活性位點。此外,在Zn2+重復插入/脫出期間,Nb2CTx MXene的相位組成和分層結構保持穩定,18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95%。這項工作首次報道了電池型MXene電極,其電壓為1.55 V,與所有報告的MXene電極完全不同,并超過了Zn離子電池的最成熟的陰極,即MnO2、V2O5、MoS2和有機物。開發的高壓掃描策略也對Ti3C2Tx MXene實現顯著的電壓穩定是有效的。圖文詳情
圖1. Nb2CTx MXene的表征
圖2. 兩種不同掃描電壓窗口的Nb2CTx和Ti3C2Tx MXene陰極在21 M LiTFSI + 1 M Zn(OTf)2電解液中的電化學性能
圖3. 充放電過程中Nb2CTx MXene陰極的結構和相的演化
圖4. Nb2CTx/Zn電池在2.4 V范圍內和21 M LiTFSI + 1 M Zn(OTf)2電解液中的電化學性能
圖5. Nb2CTx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文獻信息Intrinsic voltage plateau of a Nb2CTx MXene cathode in an aqueous electrolyte induced by high-voltage scanning. Joule 2021, 5, 1–1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435121004347?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