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還原CO2以獲得高附加值原料是緩解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有效策略。在CO2還原反應(CO2RR)過程中,銅基催化劑能夠有效產生高活性的多碳產物,但銅基催化劑目前仍存在選擇性和穩定性差的問題。因此,需要對銅催化進行修飾改性以提高其CO2RR過程中的選擇性和穩定性。基于此,南京師范大學古志遠課題組利用Cu-N配位MOFs作為高選擇性C2H4合成的前驅體,通過原位電化學重構制備了高活性的Cu/Cu2O納米團簇。研究人員首次選擇了具有Cu-N4位點的MOF CuPz2(Pz=吡唑)催化劑作為前驅體,因為它具有線性結構和較強的Cu-N鍵。原位重組催化劑在CO2還原為C2H4反應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1.03 VRHE下,C2H4的部分電流密度為12.38 mA cm-2,CO2還原為C2H4的法拉第效率可達70.2±1.7%。此外,通過HRTEM、XPS、同步輻射X光吸收光譜(XAS)和原位拉曼光譜學顯示了上述材料之間的選擇性差異,表明通過原位重構產生的Cu/Cu2O納米團簇是選擇性產生C2H4的活性中心。原位ATR-FTIR和原位拉曼光譜分析結果顯示,CuPz2上的CO2分子只能被單個Cu-N4位點吸附并轉化為*COO–,隨后其被進一步氫化以產生甲酸鹽。然而,經過電化學活化處理后,在CuPz2前驅體表面產生了大量高活性的Cu/Cu2O納米團簇,CO2分子首先在納米團簇上被吸附并活化,產生了一系列C2H4中間體。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Cu2O (200)/CuPz2上*CO直接加氫轉化為CH4的電位決定步驟是*CH2O+H→*CH3O,ΔG=1.12 eV,而C2途徑的電位決定步驟是*CO+*CO+H→*CO-COH,ΔG=1.05 eV。這表明催化劑表面上的CO2RR優先生成C2H4而不是CH4。In Situ Reconstruction of Cu–N Coordinated MOFs to Generate Dispersive Cu/Cu2O Nanoclusters for Selective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 C2H4. ACS Catalysis, 2022. DOI: 10.1021/acscatal.2c0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