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青塔綜合自天津大學、科技日報
2022年8月18日,美國西北大學William R. Dichtel、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K. N. Houk院士及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薛小松等多團隊合作(西北大學Brittany Trang和天津大學Li Yuli是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Low-temperature mineralization of perfluorocarboxylic acid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全氟烷基羧酸 (PFCA) 可以通過氫氧化鈉介導的脫氟途徑進行礦化。?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大學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李預立作為共同第一作者,而他是一名“00后”。
李預立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中,他所做的計算工作為合作的實驗團隊對結果的假設進行了檢驗工作,同時他還基于自己的認識提出了新的假設,這種猜測最終被證明是對的。
近年來,天津大學理學院本科生在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已經不是個例。
學院一直注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與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出臺《天津大學理學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計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潛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英雄出少年,這幾年,越來越的95后、甚至是00后在學術圈展露頭角。
13歲考上985高校東南大學少年班,19歲攻讀南京大學博士學位的“00后”宋文清,目前正在學校研究人工智能芯片。
圖丨“00后”宋文清,目前正在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在其他同齡人還在讀本科的年紀,已經有“00后”開始讀博了,不得不令人驚嘆。
而更讓人驚嘆的是,已經有“00后”拿下博士學位,并即將擔任南京大學特任副研究員的職務。
近些年來,我國的高層次人才年輕化已是常態。越來越年輕的頂尖人才,將要成為、甚至正在成為我國高科技創新的中流砥柱。
科研創新也吃青春飯,拼的是體力和沖勁,但除了那些少年英雄,半路出家或大器晚成的科研工作者同樣值得鼓勵。
按自己的節奏來,一步一個腳印,共攀科學的高峰,擎起中國科研的重擔。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5/6a11c1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