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材料作為鋰電池電極的用途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無機電極材料相比,有機電極材料具有結構多樣性和可設計性、原料豐富、合成相對容易、環(huán)保等諸多優(yōu)點。它們的能量儲存過程依賴于活性基團(如羰基、季氮和硝基)與陽離子或陰離子的結合。當前對有機電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層面,不斷探索新的有機電極結構來實現(xiàn)更高的比容量和循環(huán)壽命。▲有機電極發(fā)展路線圖南開大學陳軍院士在2020年發(fā)表的Nat Rev Chem列出了有機電極的發(fā)展路線(https://doi.org/10.1038/s41570-020-0160-9),在該路線中,容量最高的有機電極材料是陳軍院士在2019年發(fā)表在Angew上的工作(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7020–7024),報道了環(huán)己六酮作為正極,20?mA/?g下測試得到比容量為902?mA?h?/g。作為對比,鈷酸鋰的理論容量才270mAh/g。近日,天津大學許運華教授等人在PNAS上發(fā)文,A nitroaromatic cathode with an 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based on six-electron reaction per nitro group for lithium batteries,實現(xiàn)了超高容量的一次鋰-有機電池,該電池的理論和實驗容量都打破了研究者對傳統(tǒng)鋰離子電池的認知。多數(shù)的有機官能團只能進行一電子反應,導致了比容量的有限性,比如C=O可以轉化成C-OLi,該官能團僅有957 mAh/g的容量(基于C=O的質量計算),如果考慮到非活性部分,絕緣特性以及溶解性,很多有機電極材料僅能展現(xiàn)出很少的容量。要想提升有機電極的比容量,需要:(1)降低非活性部分的質量;(2)提升官能團的數(shù)量;(3)提高一個官能團可轉移的電子數(shù)。本文所采用的有機正極1,5-二硝基萘(1,5-DNN),專注于提高官能團的可轉移電子數(shù),官能團NO2可以全部轉化成NH2,一個分子上有兩個硝基,就可轉移12個電子,因此Li/1,5-DNN電池所展現(xiàn)出的容量也是驚人的,理論容量是1457 mAh/g,在實驗中達到了1338 mAh/g,放電平臺在2.5 V左右,能量密度為3273 Wh/kg。▲1,5-DNN轉化過程值得說明的是,該有機電極在放電后是不可逆的,因為高容量是以N-O完全斷裂為代價的,文中主要還是展現(xiàn)其一次電池的性能以及放電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些副反應,導致了LiF, Li2CO3, Li2C2O4, 和ROCOOLi的生成。這種電池為實現(xiàn)高能量密度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應用提供了一條途徑。
Chen et al. A nitroaromatic cathode with an 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based on six-electron reaction per nitro group for lithium batteries. 2022 119 (6) e2116775119https://doi.org/10.1073/pnas.21167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