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有機材料作為鋰電池電極的用途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無機電極材料相比,有機電極材料具有結構多樣性和可設計性、原料豐富、合成相對容易、環(huán)保等諸多優(yōu)點。它們的能量儲存過程依賴于活性基團(如羰基、季氮和硝基)與陽離子或陰離子的結合。當前對有機電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層面,不斷探索新的有機電極結構來實現(xiàn)更高的比容量和循環(huán)壽命。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有機電極發(fā)展路線圖
南開大學陳軍院士在2020年發(fā)表的Nat Rev Chem列出了有機電極的發(fā)展路線(https://doi.org/10.1038/s41570-020-0160-9),在該路線中,容量最高的有機電極材料是陳軍院士在2019年發(fā)表在Angew上的工作(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7020–7024),報道了環(huán)己六酮作為正極,20?mA/?g下測試得到比容量為902?mA?h?/g。作為對比,鈷酸鋰的理論容量才270mAh/g。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近日,天津大學許運華教授等人PNAS上發(fā)文,A nitroaromatic cathode with an 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based on six-electron reaction per nitro group for lithium batteries,實現(xiàn)了超高容量的一次鋰-有機電池,該電池的理論和實驗容量都打破了研究者對傳統(tǒng)鋰離子電池的認知。
多數(shù)的有機官能團只能進行一電子反應,導致了比容量的有限性,比如C=O可以轉化成C-OLi,該官能團僅有957 mAh/g的容量(基于C=O的質量計算),如果考慮到非活性部分,絕緣特性以及溶解性,很多有機電極材料僅能展現(xiàn)出很少的容量。
要想提升有機電極的比容量,需要:
(1)降低非活性部分的質量;
(2)提升官能團的數(shù)量;
(3)提高一個官能團可轉移的電子數(shù)。
本文所采用的有機正極1,5-二硝基萘(1,5-DNN),專注于提高官能團的可轉移電子數(shù),官能團NO2可以全部轉化成NH2,一個分子上有兩個硝基,就可轉移12個電子,因此Li/1,5-DNN電池所展現(xiàn)出的容量也是驚人的,理論容量是1457 mAh/g,在實驗中達到了1338 mAh/g,放電平臺在2.5 V左右,能量密度為3273 Wh/kg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1,5-DNN轉化過程
值得說明的是,該有機電極在放電后是不可逆的,因為高容量是以N-O完全斷裂為代價的,文中主要還是展現(xiàn)其一次電池的性能以及放電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些副反應,導致了LiF, Li2CO3, Li2C2O4, 和ROCOOLi的生成。
這種電池為實現(xiàn)高能量密度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應用提供了一條途徑。

圖文詳情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圖1. 電池中有機基團的反應機理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圖2. 1,5- DNN的電化學性能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圖3. 1,5- DNN的反應機理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圖4. 放電后1,5- DNN電極的表征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圖5. 提出的還原過程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圖6. 在不同電解液和氣氛中的放電性能

通訊作者

天大許運華PNAS:史上最強有機正極,1338mAh/g!
許運華,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獲得者。2002年畢業(yè)于鄭州大學,獲應用物理學學士學位。2008年在華南理工大學獲得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學位,師從彭俊彪教授和曹鏞院士。2006年-200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做交換學生和博士后。2009年-2015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做儲能材料與器件方面的研究,合作導師為王春生教授。目前,主要從事電化學儲能材料、鋰硫電池、鈉/鉀離子電池和電池電化學過程等方面的研究。已發(fā)表論文80余篇,其中30余篇發(fā)表在影響因子大于10的學術期刊上,5篇為ESI熱點論文,15篇高被引論文,論文被引用超過6500次。

文獻信息

Chen et al. A nitroaromatic cathode with an 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based on six-electron reaction per nitro group for lithium batteries. 2022 119 (6) e2116775119
https://doi.org/10.1073/pnas.2116775119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5/787c3ea438/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天气| 绥德县| 老河口市| 连州市| 禄劝| 通城县| 唐河县| 太康县| 宜兰县| 绥化市| 英超| 郓城县| 新野县| 昌江| 青神县| 商河县| 台南县| 贵州省| 桃园市| 凤城市| 榕江县| 阿坝| 临安市| 汉沽区| 郯城县| 惠东县| 东兴市| 黔江区| 松滋市| 寿宁县| 慈溪市| 白水县| 江安县| 金寨县| 辽中县| 乌兰浩特市| 昆明市| 蒲城县| 宿州市|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