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福大,最新Nature Catalysis! 2023年10月15日 下午8:48 ? 頂刊 ? 閱讀 5 成果展示 單原子催化劑(SACs)不僅具有均勻金屬活性位點,而且具有選擇性控制的潛力。然而,它們在高溫丙烷脫氫中的應用仍具有挑戰性。基于此,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王曉東研究員、王愛琴研究員和林堅研究員、福州大學林森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氮摻雜碳(NC)負載Ru單原子的高穩定、高效率的丙烷(C3H8)脫氫催化劑(Ru1/NC)。Ru1/NC的周轉頻率比納米顆粒的周轉頻率至少高3倍,在560 ℃時丙烯選擇性約為92%,失活率較低。 實驗和密度泛函理論(DFT)研究,揭示了Ru1中心周圍氮的重要作用。其中,內層N穩定了原子分散的Ru,抑制了結構敏感的丙烷裂解,而外層N促進了Ru1中心的電子積累,使Ru1與丙烯之間產生了明顯的電荷排斥,促進了其解吸。在單原子Ru位點上,內層和外層N的組合作用有助于Ru1/NC的高效率。 研究背景 隨著丙烯需求量的增加和頁巖氣中丙烷的大量供應,丙烷脫氫制丙烯(PDH)工藝受到了廣泛的關注。PDH是一種吸熱反應,有效的丙烷轉化需要高溫(≥500 °C)。然而,高溫有利于發生裂解、氫解和深度脫氫等副反應,不僅降低了丙烯的選擇性,而且還會導致結焦沉積和催化劑失活。大量研究表明,PDH是一種結構敏感反應,其中許多活性金屬有利于C-C鍵斷裂,從而導致副反應,而活性位點隔離或單原子催化劑(SACs)對PDH過程生成丙烯有效。此外,丙烯從活性位點的解吸對提高選擇性至關重要,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受活性金屬電子狀態的影響。因此,合理設計具有局部結構可調的隔離活性位點,對于高效PDH十分具有吸引力。 空間孤立的Pt位點和第二金屬向Pt中心的電子貢獻可有效地抑制C-C鍵的裂解,從而提高丙烯的選擇性。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識別活動位點的協調環境具有挑戰性。同時,在高溫(≥500 °C)和還原氣氛下穩定PDH反應的單原子活性位點也非常具有挑戰性。開發低成本、高穩定性的替代催化劑,取代工業用Pt基催化劑,是PDH反應的長期追求。Ru金屬價格相對較低,但很少被考慮,可能是由于其傾向于激活C-H和C-C鍵,從而導致丙烯選擇性低和催化劑容易失活的問題。此外,開發穩定的Ru SACs用于高效、高溫PDH反應仍面臨巨大的挑戰,需更深入地了解這種催化劑的結構-活性關系。 圖文解讀 合成與表征 Ru單原子錨定在N摻雜碳(NC)上的合成過程(即Ru1/NC):利用球磨法將乙酰丙酮釕(Ru(acac)3)、l-丙氨酸(C3H7NO2)和雙氰胺(C2H4N4)的混合物均勻研磨,然后在900 ℃ N2氣氛下熱解1 h。基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在Ru1/NC上Ru含量為1.2 wt%。同時,利用浸漬法合成了Ru在NC上的負載量分別為1.3 wt%和6.0 wt%的催化劑,分別為1RuNP/NC和6RuNP/NC。不同放大倍率下Ru1/NC的HAADF-STEM圖像未顯示任何Ru納米顆粒。此外,經過AC-HAADF-STEM顯示,在Ru1/NC上可清楚地觀察到大量均勻分散的Ru單原子。 圖1. Ru1/NC的合成及結構表征 圖2. Ru1/NC中Ru的配位和電子態 催化性能 在Ru1/NC反應條件下,從520 ℃到600 ℃,丙烷轉化率隨著反應溫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丙烯選擇性保持在92%以上。在600 ℃時,Ru1/NC的丙烯轉化率達到33%,丙烯選擇性為92%。丙烯的比產率隨著Ru顆粒尺寸的減小而增大,在Ru1/NC下丙烯的產率最好。結果表明,PDH的催化性能與Ru粒徑密切相關。 此外,在40% C3H8的高濃度下,Ru1/NC的比速率可達到428 molC3H6 molRu-1 h-1,丙烯選擇性約92%。基于表面Ru原子濃度的丙烯產率和周轉頻率(TOF),Ru1/NC比1RuNP/NC和6RuNP/NC至少高出3倍。特別是,Ru1/NC的丙烯產率為0.635 gC3H6 gcat-1 h-1,接近于商用PtSn/Al2O3(0.644 gC3H6 gcat-1 h-1)。結果表明,Ru1/NC可能是已報道的性能最好的PDH催化劑之一。 圖3. PDH反應的催化性能 機理研究 不同高溫處理條件下,作者對Ru1/NC進行了原位EXAFS試驗。無論是600 ℃的H2還原處理,還是520 ℃的PDH原位反應,Ru組分的XANES光譜與新制催化劑相比幾乎沒有變化,表明反應中Ru1中心在Ru1/NC上的價態仍略為正。由于Ru1與N原子之間存在較強的共價鍵,Ru-N/C配位幾乎沒有變化,也無相應的Ru-Ru鍵存在。通過DFT計算,作者還考慮了協調N物種對Ru1穩定性的貢獻。隨著N配位數的增加,Ru1中心的形成能明顯降低,其中RuN3C和RuN4模型在熱力學上更穩定。結果表明,在Ru1/NC催化劑上,殼內N的配位對Ru1中心的穩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4. Ru1/NC的N物種配位穩定Ru1中心 作者構建了一系列內層和外層N原子總數不同的Ru1/NC,其中一種Ru1/NC僅包含內殼N物種,即四配位RuNxC4-x(x=0-4),另一種Ru1/NC包含內層和外層N物種,四配位RuN3C-Y(Y?=?5、9、13)和四配位RuN4-Y(Y=6、8、10、12、14)。首先,在只有內殼N物種的Ru1/NC模型上,研究了丙烯在Ru1上吸附的Eads值的變化趨勢。隨著內層N數的增加,四配位Ru1上的Bader電荷略有減小,而Eads值變化明顯。作者評估了具有Ru1位點的RuN3C-13和RuN4-14對PDH反應的反應活性,其中DFT計算得到RuN3C-13和RuN4-14第一脫氫步驟(CH3CH2CH3*→CH3CHCH3* + H*)的自由能勢壘分別為1.061 eV和1.357 eV。 在過渡態下,兩種體系斷裂C(β)-H鍵的長度分別為1.483和1.599 ?,形成C(β)-Ru鍵的距離分別為2.339和2.352 ?。對于第二個脫氫步驟(CH3CHCH3* + H*→CH3CHCH2* + 2H*),計算得到的自由能勢壘要低得多(RuN3C-13為0.701 eV, RuN4-14為0.444 eV),表明第一個脫氫步驟是丙烷轉化速率的決定因素。 圖5. 外層N的影響及反應途徑的理論研究 文獻信息 Peripheral-nitrogen effects on the Ru1 centre for highly efficient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Nature Catalysis, 2022, DOI: 10.1038/s41929-022-00885-1. 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2-00885-1.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5/95c4d73797/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胡仁宗Small Methods:SnO2負極上不均勻雙層SEI膜的多尺度觀察 2023年10月13日 ?Carbon Energy:制備簡單!常溫常壓制得CdS/ZnS異質結用于高效穩定光催化制氫 2023年10月15日 樓雄文&高書燕Advanced Materials:MnOCo異質界面雙功能催化劑,助力鋅-空氣電池高效氧的電催化 2023年11月13日 上海理工/新加坡國立AEM:原位形成Na-B-H-F電解質,實現穩定全固態鈉電池 2023年10月2日 IF>40,余桂華教授,最新Chem. Soc. Rev.! 2024年6月22日 樓雄文/?于樂,最新Angew! 202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