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鋰金屬負極由于其無與倫比的理論比容量和最低的電化學還原電位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由于鋰金屬的不穩定性和不均勻的鋰成核所帶來的客觀挑戰導致鋰枝晶生長和庫侖效率低,極大地阻礙了其應用。
成果簡介
圖文速遞




總結展望
綜上所述,作者展示了一種特征良好且可定制的方法,用于通過簡便的模板策略合成六種3D SAM@NG,研究與鋰原子的適當結合能。將理論計算與實驗分析相結合,作者提出了可逆親鋰位點的概念,該位點在沉積/剝離鋰的過程中對化學結構的影響應該很小。可逆親鋰位點的關鍵是鋰吸附在主體上的結合能應在一定的閾值范圍內。結合能過大會導致主體結構坍塌,結合能過小則不利于鋰金屬的成核,導致鋰枝晶的生長。這項工作為設計鋰金屬電池中的親鋰位點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文獻信息
Single-Atom Reversible Lithiophilic Sites toward Stable Lithium Anodes. Adv. Energy Mater.,?2022, DOI: 10.1002/aenm.202103368.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5/a47c44c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