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成效。
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介紹未來“惠師”和“強師”的具體措施時提到,“要推動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的數量,要將博士后人員作為補充師資的重要來源。深化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推動高校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實施分類評價,充分激發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任友群表示,未來將推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擴面優化。“今年將開展4年一次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任友群說,為肯定和激勵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今年教學成果獎的獎項設置和名額有較大變化。
首先,在表彰獎勵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增加了獎勵名額,從4年前的1356項擴大到今年的2000項,增幅非常大,達到47%。
其次,優化了獎項設置。在高等教育領域,單列研究生教學成果獎,回應全社會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重要關切。
再次,傾斜支持一線教師,不同學段對一線教師申報的占比有了明確的規定,以增加一線教師的獲得感,激勵廣大教師產生更多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成果。
為惠師、強師,任友群表示,未來還將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幫助名師名校長實現專業再發展,成為教育家型卓越教師校長,帶動更大范圍內的教師校長共同成長。新周期的“雙名計劃”,一方面要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為名師名校長建立線上工作室;另一方面要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設立幫扶實踐點,使名師名校長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過程中,加深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更新教育理念,厚植教育情懷。同時,將在“雙名計劃”的示范引領下,帶動省市縣各級協同聯動,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層級發展、晉升有序的名師名校長培養體系。
在中小學崗位設置管理方面,將適當優化調整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拓寬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我們也支持鄉村中小學設置‘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教師中高級崗位,實行總量控制、比例單列、專崗專用,不占各地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緩解鄉村中小學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任友群說。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5/a9a133ed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