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鞏金龍Nature子刊:Mo2C/N-CNT選擇性電還原CO2制甲醇 2023年10月15日 下午9:10 ? 頂刊 ? 閱讀 18 由于C-O鍵的保留,中間體對氧的優先吸附可提高甲醇的選擇性,但吸附劑與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與催化劑中過渡金屬的d-態有關,很難在不影響碳親和力下促進氧結合中間體的形成。 基于此,天津大學鞏金龍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將金屬的d-態與碳的s-態混合的策略,該策略促進了在吸附質表面成鍵過程中產生的催化劑的sp態的顯著變化,從而可以避免碳和氧吸附能之間的相互依賴。 鉬(Mo)基碳化物納米顆粒(Mo2C/N-CNT)作為候選催化劑,因為Mo位點被證明在CO2加氫過程中穩定CxHyOz中間體。在-1.1 V時,Mo2C/N-CNT的最高甲醇高法拉第效率(FE)達到了80.4%。 在CO還原條件下,CH3OH的選擇性遠低于CO2RR。作者計算了*CO的解吸自由能,發現*CO在Mo2C/N-CNT表面的解吸自由能顯著降低,不利于*CO在Mo2C/N-CNT表面的后續轉化。 結果表明,CH2O*可能是Mo2C/N-CNT表面生成CH3OH的中間產物,CH3OH可能同時存在于CO2還原和CO還原過程中。在CO2還原過程中,Mo2C/N-CNT表面生成CH4可能主要通過CO途徑。 Mo2C/N-CNT表面在1800-2100 cm-1之間,沒有檢測到明顯的*CO吸收峰,表明Mo2C/N-CNT表面的*CO結合不強。 從熱力學方面,羥基修飾的Mo2C表面更傾向于吸收*OCHO*中間體,而不是*COOH中間體,在反應開始時CO2更傾向于轉化為*OCHO*。 根據原位ATR-SEIRAS和DFT計算結果,*CO很容易從Mo2C/N-CNT表面脫附,不利于后續的轉化。在生成*OCHO*后,還原得到H2C*O*OH中間體,進一步反應生成CH2O*和CH3OH。 Selective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methanol via enhanced oxygen bonding. Nat. Commun.,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5450-8.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450-8.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5/cad6de7156/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陳亮/陸之毅/張林娟AM: 多孔碳上原子分散的高密度Al-N4位點用于高效光驅動CO2環加成 2023年10月11日 汪國秀/劉浩Small Methods:雙取代提高層狀P2型Mn基正極穩定性! 2023年10月15日 浙師大聯手Andrew I. Cooper,第一單位發Nature Chemistry! 2024年6月14日 AEM:碳納米管提高固態電池鋰金屬負極>20倍的無壓剝離容量! 2023年10月10日 ?Science重磅:液流電池登頂! 2023年11月4日 ?廈大孫世剛/喬羽Angew:將過渡金屬注入Li2O基正極預鋰化劑中實現高能量密度和長壽命鋰離子電池 2024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