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態鋰電池(ASSLBs)表現出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巨大優勢,被認為是下一代儲能系統。然而,由于固態電解質(Li6.25Ga0.25La3Zr2O12,LGLZO)和鋰負極之間接觸不良,以及低臨界電流密度(CCD),這阻礙了石榴石基ASSLBs的成功商業化。圖1. ITO薄膜的制備和表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陳永、電子科大李元勛、海南大學陳大明等通過一種簡單、方便、經濟的超聲波噴涂技術,在LGLZO顆粒上噴涂了銦錫氧化物(ITO:90重量%In2O3,10重量%SnO2)改性層。由于ITO層和熔融鋰之間的反應,一個由Li13In3、Li2O和LiInSn組成的多功能夾層成功地在鋰和LGLZO之間構建。基于各種實驗工具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作者發現,LiInSn作為Li和SSE之間的粘結劑,保證了負極和電解質之間的良好接觸,而Li13In3調整了電場分布,促進了鋰原子的擴散,從而使Li均勻沉積。此外,由于Li2O的電子絕緣性和對Li的絕對穩定性,它能夠防止Li+的還原,并抑制Li枝晶的生長。圖2. 室溫下對稱電池的性能因此,這種精心設計的界面大大降低了界面電阻,只有5.9 Ω cm2。更特別的是, ITO處理的對稱電池的臨界電流密度在室溫下令人驚訝地增加到12.05 mA cm-2,這是目前石榴石基SSB中的最高值。此外,Li/ITO@LGLZO/Li電池在2 mA cm-2的循環條件下保持了2000小時以上的穩定運行,沒有明顯的極化電壓波動。Li/ITO@LGLZO/LiFePO4(LFP)全電池在0.2C的條件下也能提供超過200次的循環壽命。這種獨特的多功能夾層結構可能為解決SSB的界面困難問題開辟一條途徑。圖3. Li/ITO@LGLZO/LFP電池的性能Constructing a Multifunctional Interlayer toward Ultra-High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for Garnet-Based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3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