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Science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史冬波特別副研究員在關于頂尖科學家招募和培養方面的最新成果“Has China’s Young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been successful in recruiting and nurturing top-caliber scientists?”。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共同通訊作者為香港大學Yanbo Wang,合作單位還包括清華大學,本文第一作者為史冬波特別副研究員。移民在美國科學和工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特別是中國一直是美國STEM項目國際學生的最大輸出國。近年來,中國啟動了一項又一項人才計劃,招募精英科學家回國。該計劃受到美國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這反映在“中國倡議”的啟動上。盡管受到關注,但關于中國人才計劃的運作、影響和政策影響的循證研究很少。先前對回國者的研究發現,返回后人的生產率下降,但此類研究側重于中國以外的國家。針對中國的研究表明,海歸在重新融入中國的研究環境方面面臨困難。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中國的人才計劃在招募頂尖科學家和培養海歸方面是否有效?人才計劃對于了解全球知識生產不斷變化的格局非常重要;它還與政策相關,越來越多的高收入國家(如加拿大和新加坡)和中等收入或低收入國家(如巴西和印度)的政府,正在尋求利用外籍人士和移民進行國內知識生產和人才發展。中國作為海外學生的最大輸出國,啟動了一系列人才計劃,以招募和培養高素質、學術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后返回中國。實際上,要獲得資助資格,最好是(i)在STEM領域工作并且年齡在40歲或以下,(ii)擁有海外知名大學的博士學位和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海外研究經驗,(iii)有全職海外研究職位,(iv)致力于在中國全職工作,以及(v)是其隊列中的頂尖人才,并有潛力成為研究領域的領導者。但該計劃在吸引頂尖人才和培養人才方面的有效性尚不清楚。一方面,提供實質性研究支持的項目可以激勵人才回國,甚至幫助提高他們的生產力;另一方面,海歸可能難以重新融入新的環境,從而使得研究成果放緩。在此,上海交通大學史冬波特別副研究員和香港大學Yanbo Wang等對比留在海外的同齡人,研究了人才計劃在支持年輕學者回國后在科研方面的實際產出效果。研究表明,得益于中國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更好的研究資金投入,回到國內的青年學者在諸多方面優于海外同行。同時,作者還研究了中國的人才計劃,并評估了其在招募科學家和培養海歸科學家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結果還指出,需要進行政策調整,為年輕科學家提供更多支持。據記錄,研究資助的份額已經下降,許多有才華的年輕科學家無法獲得一個穩定的支持。此外,中國人才計劃招募人員的相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更好的資金和更大的研究團隊支持,由于研究人員留在學術界的主要驅動力是追求獨立研究,美國和歐盟缺乏必要的資源,不僅可能加快外籍人士的回國決定,而且還會激勵年輕的美國和歐盟出生的科學家尋求國際研究機會。圖1.?海歸科學家及其同行的發文軌跡圖2.?控制團隊規模和研究資金的情況下,海歸科學家和海外同行的發表軌跡圖3.?跨學科項目和科學家團體的影響Dongbo Shi*, Weichen Liu, Yanbo Wang*, Has China’s Young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been successful in recruiting and nurturing top-caliber scientists?. Science. (2023).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