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a)NCS,NVS和NCVS的制備過程;(b)NCVS-3的SEM、(c)TEM、(d)HRTEM圖像和(e)SAED圖;(f)NCVS-3的SEM圖像和相應元素(Ni、Co、V和S)的分布圖。X射線粉末衍射(P-XRD)、拉曼光譜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ICP-AES)等表征技術,進一步證實了Co和V元素的成功摻雜。此外,光電子能譜(XPS)結果顯示,V元素的存在,增加了Co3+的比例,起到了接收電子(from Ni to Co,further to V)的作用,從而提高Ni和Co的UOR性能。
圖2 (a)H3BTC、N-BTC和一系列NCV-BTC的紅外光譜圖;(b)NS、NCS-6、NVS-1和一系列NCVS的XRD譜圖和(c)拉曼光譜圖;高分辨率XPS光譜圖:(d)NS、NCS-6、NVS-1和NCVS-3的Ni 2p圖;(e)NCS-6和NCVS-3的Co 2p3/2圖;(f)NVS-1和NCVS-3的V 2p3/2圖;(g)NS、NCS-6、NVS-1和NCVS-3的S 2p圖和(h)O 1s圖;(i)NCVS-3中Ni、Co和V之間的電子耦合示意圖。在接下來的電化學氧化性能測試中,不出意外,NCVS-3展現出最高的活性(143 L min-1 g-1)和最低的衰變速率(6.19% after 10 h)。并且,線性掃描伏安法(LSV)測試結果表明,Co元素的存在促進了CO電氧化,提高了催化劑抗中毒能力,揭示了V和Co的協同作用才是催化劑高穩定性能的真正原因。
圖3 (a)NCVS-3在碳紙上的LSV曲線:以5 mV s?1的掃描速率,分別在1 M KOH、0.33 M尿素和1 M KOH+0.33 M尿素的電解質中;(b)NS、CS、VS和一系列最優材料(NCS-6、NVS-1和NCVS-3)的LSV曲線:以5 mV s?1的掃描速率,在1 M KOH+0.33 M尿素電解質中;(c)在電壓為1.36 V(vs RHE)時,NS、NCS-6、NVS-1和NCVS-3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密度曲線圖;(d)計算相應的電流密度衰減率;1 M KOH+0.33 M尿素電解質條件下:(e)NCVS-3的第1、1000和2000次CV曲線對比圖;(f)NS、NCS-6、NVS-1和NCVS-3在不同電位下的產氫速率圖。經動力學研究,Tafel斜率、電化學活性比表面積(ECSA)、電化學阻抗譜(EIS)和活化能等結果表明,雜原子(Co和V)的引入,加速了催化劑與尿素間的電子傳輸,降低了活化能(10.48 to 8.83 kJ mol-1),從而提升了催化劑的整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