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二十年里,Si被研究為一種有前途的陽極材料,它可以增加電池能量,同時降低制造成本。Li-Si反應導致嚴重的尺寸變化,導致含Si電極的快速性能衰減。近年來,緩解這些硅的獨有現象一直是許多電池科學家關注的焦點,但對含硅電池隨時間的降解知之甚少。由于大多數電池將經歷主動使用和非主動存儲的混合過程,它們的整體老化是循環和時間影響的疊加。據報道,目前含有石墨陽極的高能電池在20°C至40°C的存儲條件下可以實現超過15年的日歷壽命,這意味著在在此期間保持不活動后,它們仍將保留其容量的80%。電池隨時間的增長而發生性能衰減被稱為日歷老化。評估日歷老化是費時費力的,考慮到當今LIB典型的多年生命周期,日歷壽命通常從較短的測試中推斷出來,而不是直接測量。即使是用于外推的較短的實驗也持續幾個月或幾年,通常在高溫下加速衰老。石墨陽極的普遍使用有助于使老化趨勢和生命更可預測,盡管在轉向不同的電極化學時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例如添加硅(Si)。據報道,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電池含有少量硅作為石墨陽極的添加劑,許多公司正在探索富硅電極成分。鑒于日歷老化的許多影響出現在陽極,并且Si的化學成分與石墨的化學成分明顯不同,陽極成分的這種變化對電池的衰減方式產生了影響。隨著硅陽極接近技術成熟,必須回答一個關鍵問題:硅和電解質之間的化學和電化學相互作用如何影響日歷老化,特別是與石墨等穩定電極相比?阿貢國家實驗室Christopher S. Johnson等人在Nature Energy發表文章,討論了一系列關于硅反應性的研究,這些研究共同描述了硅的化學如何加劇鋰離子電池的日歷老化。評估和緩解這一缺陷應該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以充分實現這種電池技術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