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皮膚樣的內在可伸縮軟電子設備,是實現下一代遠程預防醫學先進個人保健的必要條件。近年來來,可伸縮導體和半導體的發展,使高力學強度和皮膚順應性的電子電路或光電器件成為可能。然而,它們的工作頻率通常被限制在了100赫茲以下,這遠遠低于許多應用程序所要求的頻率。在此,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鮑哲南等研究者報道了,基于可伸縮有機和納米材料的可伸縮二極管,其工作頻率可高達13.56兆赫。相關論文以題為“High-frequency and intrinsically stretchable polymer diodes”于2021年12月08日發表在Nature上。由柔軟和可伸縮材料制成的皮膚狀電子設備,旨在保持與柔軟的、任意形狀的人體和器官的親密和不可察覺的接觸。下一代軟可穿戴設備,有望在不干擾人們日常活動的情況下,實現對高保真生物信號的長期監測,并為未來的精確健康遠程監測提供便利。盡管人們提出了幾種實現軟電子器件的方法,包括本征可拉伸材料和柔性材料的結構工程,如起皺結構或微裂紋等。具體地說,類皮膚樣的內在可伸縮材料,可能會顯著增加所產生裝置的力學穩健性。近年來,內在可伸縮導體/半導體的發展,已使可適應皮膚、堅固耐用的可穿戴傳感器和電路的原型成為可能。然而,它們目前最高工作頻率只有100赫茲,遠遠低于普通電子產品的工作頻率(從兆赫到千兆赫)。重要的是,這限制了它們在無線通信中的使用,而這對于確保用戶堅持監測和治療是非常有用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二極管,其工作頻率與商業允許的基-載波頻率(射頻識別中為6.78 MHz和13.56 MHz)相當。二極管需要整流兆赫交流(交流)載波信號和形成直流(直流)電壓所需的其他緩慢的設備,包括傳感器,顯示器或電路的操作等。對柔性和剛性有機電子器件來說,實現高頻操作具有挑戰性,而可伸縮有機電子材料從未實現過這一點。這是由于對器件結構、材料和制造工藝的嚴格要求。具體來說,材料必須同時滿足導電性、拉伸性、功函(WF)和加工兼容性的要求。所有這些性能,都使得識別合適的材料組合,來實現高頻操作變得特別具有挑戰性,即使是非拉伸材料。而由于可拉伸電子材料的選擇有限,實現高頻操作更加困難。在此,研究者報告一種內在可拉伸二極管,可在50%的應變下對13.56MHz的高頻信號進行校正。此外,研究者的二極管集成到一個追蹤器上,該追蹤器帶有可伸縮天線、應變傳感器和電致變色顯示器(ECD)像素。當追蹤器由柔性電源電路無線供電時,ECD像素將應變傳感器獲得的信號可視化。研究者實現的這個工作頻率足夠高,使用射頻識別,其中基載波頻率為6.78兆赫或13.56兆赫,可以用于軟傳感器和電致變色顯示器像素的無線操作。這是通過合理的材料設計和設備工程相結合實現的。具體來說,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可伸縮的陽極、陰極、半導體和集流器,能夠滿足對高頻操作的嚴格要求。這項工作,是實現類皮膚樣的可穿戴電子產品增強功能和能力的重要一步。
圖1. 高頻可伸縮二極管
圖2. 基于AgNWs的可拉伸電流集電極的表征
圖3. 可拉伸二極管的高頻操作
圖4. 一種無線可伸縮傳感器和顯示系統綜上所述,通過材料和制造工藝設計,以及可伸縮半導體、陽極、陰極和集電極的開發,研究者成功地制造了高頻、本質可伸縮二極管。研究者同時實現了良好的可拉伸性和電氣性能,這對高頻二極管的操作和其他類型器件的開發至關重要,包括可拉伸發光器件、光伏器件和晶體管。此外,研究者實現了一種基于皮膚的無線可伸縮系統,通過顯示像素來可視化傳感器的信號。預期未來,研究者的內在可伸縮二極管,將有助于實現未來的無線和高速、皮膚樣的個人保健系統,用于預防醫學和遠程醫療。據悉,這是繼2021年7月2日的Science之后,鮑哲南院士再登Nature!作者簡介鮑哲南,1970年出生于中國南京,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1987年鮑哲南考取南京大學化學系;1995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后進入了貝爾實驗室任職;2001年獲得貝爾實驗室杰出研究人員稱號;2004年進入斯坦福大學化學系任教;2007年獲得斯坦福大學工程教學女教師優秀獎;2010年底作為創辦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國硅谷成立;2011年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5年被選為《自然》雜志年度十大人物;2016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鮑哲南一直致力于化學、材料科學、能源、納米電子學和分子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能源、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傳感材料和分子電子器件、納米電子學 。據悉,前不久,即2021年11月18日,2021兩院院士增選當選名單公布,鮑哲南、張亞勤等人入選了外籍院士。至此,鮑哲南已成為三院院士。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鮑哲南院士就已在包括Nature、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JAC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Nature Energy、Nature Electronic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引用次數高達76002。文獻信息Matsuhisa, N., Niu, S., O’Neill, S.J.K.?et al.?High-frequency and intrinsically stretchable polymer diodes.?Nature?600,?246–252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