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驗確定電催化還原CO2的反應機理在銅(Cu)基催化劑上仍然遙不可及,這限制了其向工業化應用的進展。基于此,內蒙古大學曾尚紅教授、劉粉榮副教授和吳進芳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以Cu/CeO2催化劑為研究范例,探索了CO2還原反應(CO2RR)過程中反應中間體和反應途徑。據所知,在Cu/CeO2催化劑上直接獲 CO2RR機制是有限且具有挑戰性的。作者合成了不同形貌的Cu/CeO2催化劑,發現納米棒Cu/CeO2催化劑對CO2轉化為甲烷(CH4)表現出高選擇性,對CH4的法拉第效率(FE)可以達到49.3%,轉化頻率(TOF)約為8000 h-1,這是已報道的合成CH4中催化劑的周轉頻率最高。通過詳細研究表明,納米棒Cu/CeO2具有最大的電化學活性表面積、更高比例的O空位以及更好的CO2吸附和活化能力,這些化學性質共同促成了其高活性。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在CeO2中摻雜Cu可以顯著降低*CO2→*COOH的反應能壘,將反應路徑從*CHOH→*CH2OH轉變為*CHOH→*CH,有效提高CO2電還原的催化性能,準原位ATR-FTIR和原位DRIFTS 驗證反應途徑中相關中間體的存在。這些發現表明在理解電催化CO2還原中Cu/CeO2催化劑的反應機理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Unveiling the Reaction Pathway on Cu/CeO2 Catalyst for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CH4. Appl. Catal. B Environ., 2021, DOI: 10.1016/j.apcatb.2021.120951.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1.12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