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的濕化學合成,特別是形態、結構和成分可控的薄膜涂層,由于其固有的簡單性和低成本,在工業應用中非常有前景,前提是合成的納米材料的性能可以與基于真空的納米材料的性能相匹配。近日,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Enrico Della Gaspera和Jiawen Ren等通過SILAR(連續離子層吸附和反應)的簡單且可擴展的方法制造釩酸鉍(BiVO4)薄膜,其具有優異的光電化學水分解性能。研究人員證明了通過SILAR方法制備的BiVO4逐層生長受前體溶液濃度、沉積循環次數和退火溫度的影響。對合成大參數的分析為沉積高度結晶的具有可調光吸收特性的BiVO4所需的條件提供了指導基礎。最后,研究了這些薄膜作為光陽極用于光電化學水分解中析氧反應的性能,證明了合成參數(前體濃度、浸入循環次數、退火溫度)在影響水分解性能方面的相互作用。通過系統的評估,確定了太陽能水分解的最佳條件(25 mM-40 mM的前體濃度;50-100次 SILAR循環;500 °C退火溫度)。在AM 1.5 G輻照下,優化后的樣品在沒有空穴清除劑的條件下達到了創紀錄的~4 mA cm-2光電流密度。這些結果表明SILAR制造方法能夠用于沉積用于太陽能燃料生產的高效光敏材料,并為進一步提高其性能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此類研究應側重于摻雜和非化學計量成分的影響,以及實現對光電極納米結構的控制。SILAR deposition of bismuth vanadate photoanode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1. DOI: 10.1039/d1ta077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