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 通過機器學習方法發現和設計電池材料的基本工作流程Machine Learning: An Advanced Platform for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State Predic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ma.2021014745. 最新IF 25.405! 余彥&吳飛翔InfoMat: 用于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空氣穩定無機固態電解質的挑戰、策略和前景固態電池被認為是有潛力的下一代儲能設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然而,大多數固態電解質(SSE)對空氣敏感,這導致了電池組裝復雜且昂貴,此外,界面也易受影響。
圖3. 未來在大氣中組裝固態電池的示意圖Air-stable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 batteries: Challenges, strategies, and prospects, InfoMat 2021. DOI: 10.1002/inf2.122486. 哈工大何偉東InfoMat: 用于實用鋰金屬電池的具有鋰潤濕和自氟化功能的聚苯并咪唑功能化電解質鋰金屬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傳統的低極性商用聚丙烯/聚乙烯隔膜由于其剛性物理化學性質和鋰金屬的高反應性而無法支持高能量密度鋰負極的應用,導致致命的枝晶形成和與電解質的劇烈放熱反應。在此,哈爾濱工業大學何偉東教授等人通過用不可燃的聚苯并咪唑 (PBI) 對聚偏二氟乙烯 (PVDF) 隔膜進行功能化來構建安全的室溫固態電解質膜,從而開發出一種鋰潤濕、阻燃的二元聚合物電解質。基于這種固體聚合物電解質 (SPE) 的無枝晶LiFePO4電池25°C時在0.5 C (0.15 mA cm-2)下提供127 mAh g-1的放電容量,循環50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87.5%。即使在 90°C下也能提供~85 mAh g-1的容量,證明了PBI加入后熱穩定性大大增強。
圖2. 基于該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池的電化學性能Polybenzimidazole functionalized electrolyte with Li-wetting and self-fluorination functionalities for practical Li metal batteries, InfoMat 2021. DOI: 10.1002/inf2.122477. 原長洲&秦國輝Angew: 用于高效儲鉀的聚二萘嵌苯二酰亞胺正極的有機-無機雜化工程聚二萘嵌苯二酰亞胺(PDI)作為一種典型的共價有機骨架,因其豐富的氧化還原結構單元、有序的骨架和豐富的納米孔而在鉀的儲存中脫穎而出,但具有電導率低、可逆活性位有限、穩定性差等缺點。在此,青島科技大學秦國輝副教授及濟南大學原長洲教授等人首次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層次化有機-無機雜化材料(PDI@Fe-Sn@N-Ti3C2Tx),其中雙金屬Fe和Sn原子(Fe-Sn)和納米級的PDI通過強烈的化學作用均勻地分布在N-Ti3C2Tx中。引入的N-Ti3C2Tx有利于提高PDI的電子導電性,為Fe-Sn的均勻沉積提供了錨定位點,并使PDI更易于與K+ 接觸。而極化的Fe-3d和Sn-5s軌道將高自旋電子從Fe-Sn輸運至N-Ti3C2Tx和PDI,導致PDI的最高占據分子軌道(HOMO)填充率較高。
圖1. PDI@Fe-Sn@N-Ti3C2Tx的合成及表征由于其幾何特性、較強的配位相互作用、電子極化和成分協同作用,使得雜化體系具有更接近的氧化還原活性位點和加速的動力學行為。因此,PDI@Fe-Sn@N-Ti3C2Tx復合正極在可逆容量、倍率容量和循環穩定性方面表現出了優異的儲鉀性能。此外,基于PDI@Fe-Sn@N-Ti3C2Tx的PIB在極低的工作溫度下也表現出良好的靈活性和強大的適應性,突出了其作為穩定而低成本的PIB正極的巨大應用前景。圖2. PDI@Fe-Sn@N-Ti3C2Tx復合正極的電化學性能Organic-Inorganic Hybridization Engineering of Polyperylenediimide Cathodes for Efficient Potassium Storag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 DOI: 10.1002/anie.2021102618. 宮勇吉&張曉琨Nano Lett.: 自愈成核種子誘導的長壽命無枝晶鋰金屬負極鋰(Li)種子成核被認為是實現均勻鋰沉積的有前途的策略。然而,團聚和粉化問題會迅速使成核種子失效,導致鋰枝晶在重復充電/放電過程中生長。在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宮勇吉教授及電子科技大學張曉琨副研究員等人報道了均勻裝飾在多孔碳層表面的具有自修復結構的液態鎵銦(GaIn)納米粒子(GaIn NPs@C)可以保護鋰金屬免受枝晶和死鋰的形成。GaIn NPs 在鍍鋰之前經歷鋰化反應,這導致形成Ga-In-Li合金并降低Li成核勢壘。此外,均勻分散的GaIn NPs 消除了鋰離子通量的不均勻性,緩解了電極邊緣或尖銳突起處的優先成核和沉積。更重要的是,在脫鋰后GaIn NPs 轉變回具有高變形能力的液態二元共晶,從而實現大體積變化引起的結構損傷的自修復。這使得GaIn NPs能夠維持誘導均勻Li成核和沉積的功能,并具有長期循環穩定性。
圖1. GaIn NPs@C的制備和表征憑借這些優勢,GaIn NPs@C電極在超過400次循環中表現出極大改善的循環穩定性,平均庫侖效率高達99.03%,即使經過數百次循環也可以保持超低的成核過電位(接近0 mV)。對稱電池在1.0 mA cm-2下循環壽命超過900 h,容量達2 mAh cm-2。此外,與磷酸鐵鋰(LFP)正極配對的全電池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穩定的循環性能,在 0.5 C下可循環超過320次,具有高容量利用率(N/P = 1.875),表明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