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饒議科學,作者饒毅
7月14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名單的公示》(公示期7月14-7月20),共18所高校入選。北京的四所醫學院的其中三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名列其中,首都醫科大學(首醫)落選。
7月15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上發文,表示對此感到震驚。
饒毅表示,“北京百分之九十以上防疫抗疫的任務是首醫的附屬醫院承擔”,“協和長年沒有涉及傳染病的公共衛生。而清華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尚在草創期間。”這些都是“全國醫學衛生界的常識”。
饒毅認為,首醫系統是此次疫情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的支柱(傳染病和呼吸系統),也是北京排名第一的單位。首醫落選,是對北京防疫抗疫貢獻最大的體系出局,成為北京倒數第一。
“不能是做事的工作量最多、壓力最重、質量最好,而排名、論功行賞、獲得支持最差。抗疫的任務還沒完成,不能讓奮戰在一線的人們心寒。”
全文如下:
教育部高教司:有個小問題
饒毅
北京市
西城區
西單大木倉胡同35號
教育部
高等教育司
唐博文先生:
驚悉,今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宣布了18所高校為“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其中北京的四所醫學院,三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都名列其中,只有首都醫科大學(首醫)例外。
眾所周知,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是因為疫情而產生的。疫情是呼吸道的傳染病。
全北京市民都知道,北京市的兩大傳染病院肩負首都防疫、抗疫的最大任務,它們都是首醫的附屬醫院,是首醫公共衛生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國家領導人視察首都抗疫的傳染病院只有首醫的,而且北京這兩年多來主要主持抗疫的機構和主要人員也最倚重首醫的醫院和首醫培養的人。
如果允許我個人估計,可能北京百分之九十以上防疫抗疫的任務是首醫的附屬醫院承擔,也許北京大學稍微承擔個位數的百分點,而協和與清華加起來可能不到一個百分點。
須知:以上是全國醫學衛生界的常識。協和長年沒有涉及傳染病的公共衛生。而清華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尚在草創期間。它們都不培養本科的公共衛生人才。
呼吸道傳染病,首醫的朝陽醫院也是全國前幾,在北京,就是中日友好醫院的呼吸道傳染病可以與首醫朝陽醫院并駕齊驅。而中日友好醫院這一部分主要是朝陽醫院分過去的。中日友好醫院并非協和醫學院的。協和醫院的呼吸科不是以傳染病為主。所以,首醫系統的呼吸道傳染病也領先于北京大學、協和醫學院和清華。
也就是說,其他三所醫學院乘以十(約)等于首醫體系對北京防疫、抗疫的貢獻;協和與清華加起來乘以一百(約)等于首醫體系對北京防疫、抗疫的貢獻。
對于醫學衛生界來說,毫無疑問首醫系統與這次疫情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的堅強支柱(傳染病和呼吸系統)是北京第一的單位。
如果讓入選的15個外地公共衛生學院的院長匿名公平投票,他們只可能都投首醫為北京第一。
當然,如果對北京的防疫、抗疫貢獻與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毫無關系,那首醫排在全國兩百名開外也可以。
但是,對北京防疫抗疫貢獻最大的體系出局,成為北京倒數第一,全國19位開外,這對首醫體系的醫務衛生人員、北京的兩大傳染病院、北京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統疾病特長醫院、首醫畢業的北京防疫抗疫日常工作領導者,會不會是很大的打擊?
首醫公共衛生學院,無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是否支持,一定會繼續努力發展。但是,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立之后,是準備其他三所醫學院其中某個準備替代首醫系統承擔北京防疫抗疫最大責任?
大家一定同意,不能是做事的工作量最多、壓力最重、質量最好,而排名、論功行賞、獲得支持最差。抗疫的任務還沒完成,不能讓奮戰在一線的人們心寒。
我一般極少公開發表涉及我有關單位的工作問題,但這次擔心的不是排名,而是今天貴司排名對北京防疫、抗疫一線廣大員工的影響。
疫情不久,有一批醫學衛生界人士紛紛從多種渠道提議教育部應該設立“醫學教育司”,這樣避免迄今教育部以非常少、級別偏低的人員管理全國膨大的醫學教育體系。這可能是糾偏的一種方式。首醫這次只是一個過于明顯的例子,可能其他還有很多。
全國教育更是體系巨大。教育部任務繁重,有時可能需要編辦根據醫學教育發展,增加部門和編制,才能避免醫學院校比較多的認為教育部現有機構設置不合理影響我國醫學教育。
解決首醫公衛在北京和全國的排名是小問題。解決全國醫學教育長期被忽略是中問題。解決更大范圍評審體系、建設我國(包括首都北京)的長期防疫體系都是大問題。
順頌
祺安
饒毅
2022年7月14日 23:03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3/2a09d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