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70%的國家杰青基金獲得者都集聚在高校! 2023年10月23日 下午7:30 ? 話題 ? 閱讀 13 來源丨教育部、官媒、科獎中心 昨日,教育部舉辦“教育這十年”“1+1”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科技創新改革發展的有關成效。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十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大力培養創新人才,加速匯聚創新資源,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交流,高校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實現躍升。” 數據顯示,十年來,高校牽頭建設了60%以上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30%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主動布局建設了25個前沿科學中心、14個集成攻關大平臺、38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系統布局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超過1500個。“創新平臺體系更加完善。” 十年來,高校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群體穩步壯大,全國超過40%的兩院院士、近70%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都集聚在高校。通過高水平科學研究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支撐了數百萬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每年大批的優秀畢業生走進國家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和研究型大學,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提供了源頭活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科技人才隊伍更加壯大。” 雷朝滋介紹,十年來,創新資源加速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國際科技合作更加廣泛,更多高校走出國門,深度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廣泛開展深層次國際合作;成果轉化能力明顯提升,“十年來,教育部不斷強化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率先調整專利資助獎勵政策,推動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落地,著重發揮產權激勵和評價導向作用,高校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顯著提升。高校專利授權量從2012年的6.9萬項增加到2021年的30.8萬項,增幅達到346.4%,授權率從65.1%提高到83.9%;專利轉讓及許可合同數量從2000多項增長到15000項,專利轉化金額從8.2億元增長到88.9億元,增幅接近十倍,不僅實現了量的增長,也實現了質的提升,把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了現實生產力。” 發布會上,清華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曾嶸在介紹清華科技創新工作十年發展成效和經驗時提到,2012年以來,清華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和一等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首位,高水平論文質量大幅提升,38項創新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十年來,清華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揭示RNA剪接的關鍵分子機制、空間網絡通信、固有安全的先進核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形成了一些有效做法和經驗。 曾嶸還提到,通過廣泛調研、系統論證,清華黨委于2021年底制定實施了《清華大學2030創新行動計劃》,圍繞打造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點面結合”的工作格局。在“點”上,面向前沿科學方向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布局。包括:在基礎研究方面,強化對數學、天文、量子信息、分子科學、生命醫學等方向重大科學問題進行前瞻部署;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圍繞空間網絡通信、腦科學、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行重點部署,力爭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在“面”上,加強各類平臺基地建設,為開展科研攻關提供長期穩定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包括:統籌推進重點科研機構改革,大力推動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積極推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科研平臺優化整合;持續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制定《清華大學關于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起教師雙聘、研究生培養、知識產權歸屬和權益分配等機制;探索交叉融合、虛實結合的科研組織模式,圍繞腦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醫工結合等陸續布局10個校級跨學科交叉研究機構。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3/9c25412304/ 話題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學術打假王”質疑論文反遭起訴,千名學者聯名聲援:學術問題不該交給法律 2023年11月3日 國家杰青!上海985教授,加盟西部211大學,任副校長! 2023年6月22日 關注!繼期刊“黑名單”后,中科院再出重拳打擊學術不端 2023年10月24日 憑什么!雙非導師招生:每天工作14h,除了睡覺都要在實驗室、全年無休… 2023年12月8日 頂級期刊,新增華人副主編! 2023年5月28日 ?復旦本科學霸,博士畢業前發Nature!加拿大女神博士,入職密西根大學! 202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