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PaperRss←關注Ta
近日,鄭強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采訪中,他依然言辭犀利,談至興濃處情緒激昂,聲音會突然變得洪亮。和網絡上被符號化的形象相比,現實中鄭強更加務實,對當下教育的很多問題,他直言:“不要矯枉過正。”關于學科交叉方面。鄭強認“學科交叉”這個詞已經被濫用。
中國新聞周刊:太原理工大學從太原工學院發展而來,從一所以工科為主的大學逐漸向綜合性大學轉型過程中,應如何進行學科布局?
鄭強:首先是仍要堅持自己的工科特色,同時要夯實理科基礎。沒有堅實理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技術發明。除理科之外,還要大力發展文科,我來到這里之后就創建了音樂系和舞蹈系。因為理工科大學缺少藝術,學生往往缺少浪漫和沖動,就不能有科學創造所需的更大想象力。另外,太原理工文科發展仍要建立在服務山西的基礎上,而不是面面俱到,比如說,學校的文科以山西的文旅、考古等為依托。
一直以來,我的一個核心教育理念是:大學不是研究院,大學是培養人的地方,要為學生打造完善、健全的人格。學生既要有堅實的理科基礎,也要有人文之雅,還要有強大的體魄和豐富的情感。大學必須要有好的人文教育和體育教育。學生培養出來只會學術,戀愛也談不了,朋友也交不好,對社會缺少責任,大學教育就完全失敗了。
中國新聞周刊:在綜合性上,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學注重人才培養的交叉性,很多大學更強調交叉學科的建設,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鄭強:我認為現在在高校,“交叉”這個詞已經被濫用了。過分強調一個人能力的交叉復合是不對的,應該強調的是團隊成員技能、專業的交叉復合,即每一個人都很專,把這些人組合起來才是真正的、最好的交叉復合。
事實上,對交叉的需求是由社會業態和產業“誘導”而來,因為很多新技術的產生,要求科學家用原理去解決新的技術問題,就像一個人生病了,心臟外科、腸道外科單獨診斷有困難,需要多科會診。因此,交叉一定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比如為了解決新業態的問題而自發組建一個新研究機構,幾個教授自動走到一起。
現在一些高校在本科階段就過分強調交叉,結果就是犧牲學生的專業深度。一個新專業方向的知識要發展到可以形成教材的程度,沒有十年甚至是幾十年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不要急,我再三強調,大學一定要學堅實的理論,哪怕是枯燥的理論,這樣到了后面學生才能走到專業,做到專深。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3/abf30017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