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中國科學基金
據最新一起出版的中國科學基金文章《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與受理情況》,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與受理工作已經結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集中接收期間共接收來自2397個依托單位提交的項目申請294396項。經初步審查,決定不予受理的項目申請共1569項,占項目申請總量的0.53%。合計受理項目申請292827項。
申請情況
2022年,共有14類項目在集中接收期間接收申請。
其中,多數類型項目的申請量較2021年同期有所增加。面上項目申請增加5138項,增幅4.61%;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增加7314項,增幅6%;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增加1243 項,增幅5.39%。上述三類項目申請量增加數合計為13695項,占集中接收項目增量的77.46%。人才類項目中,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含港 澳)申請增加376項,增幅5.59%;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增加507項,增幅12.35%;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申請增加11項,增幅3.42%。
2022年集中接收項目申請的申請人中,男女占比分別為61.28%和38.72%,2021年同期的男女占比分別為61.61%和38.39%,性別占比基本保持穩定;在不同年齡段的申請人中,26~30歲年齡段的申請人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其余年齡段中,除26歲以下年齡段外,男性占比均顯著高于女性。
從申請人年齡分布看,31~35歲年齡段占比最高,達到35.25%;其次為36~40歲,占比為23.41%。與2021年同期相比,31~35歲年齡段的申請人增加7026位,增加數量最多,增幅為7.26%;41~45歲年齡段的申請人,增加3772位,增幅為9.49%,在65歲以下各年齡段中增幅最高。
2022年,自然科學基金委按照科學基金資助導向要求,持續開展基于四類科學問題屬性的分類申請與評審改革。四類科學問題屬性分別為:鼓勵探索,突出原創(屬性Ⅰ);聚焦前沿,獨辟蹊徑(屬性Ⅱ);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屬性Ⅲ);共性導向,交叉融通(屬性Ⅳ)。
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除數學天元基金項目、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外,其余項目類型在申請時都需要選擇科學問題屬性;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繼續試點開展分類評審。集中接收項目申請中,選擇屬性Ⅲ的項目最多,占申請總量的45.14%;其次為選擇屬性Ⅱ的項 目,占申請總量的44.57%;選擇屬性Ⅰ和屬性Ⅳ的項目分別占申請總量的5.05%和5.24%。對于進行分類評審的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選擇屬性Ⅲ的項目占比最高;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則選擇屬性Ⅱ的項目占比最高。
2022年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除交叉科學部外,各項目管理部門接收的項目申請均有所增加。其中,數理科學部增幅最大(9.24%),增長數為1785項。化學科學部和地球科學部的項目申請量增幅均超過7%,分別為7.79%和7.30%。醫學科學部的項目申請總量占比最高,占比為29.96%。
受理情況
經初步審查,決定不予受理的項目申請共1569項,占項目申請總量的0.53%。不予受理率較2021年同期(0.62%)進一步下降。不予受理項目主要集中在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90項)、面上項目(422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197項)和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116項)。上述4類項目的不予受理數量占不予受理項目總數的90.82%。在提交項目申請的2397個依托單位中,有1658個依托單位無不予受理項目。申請量前20位的依托單位中,不予受理率最低的是中山大學,不予受理率為0.02%;其次是首都醫科大學和鄭州大學,不予受理率分別為0.05%和0.08%.
2022年集中接收的項目申請,不予受理原因主要集中在:
“未按要求提供證明材料、推薦信、導師同意函、倫理委員會證明等”、“研究期限填寫錯誤”、“不屬于項目指南資助范疇”、“申請代碼或研究領域選擇錯誤”、“申請人不具備該類項目的申請資格”等。年度項目指南中申請規定、科學部資助領域和注意事項以及相應類型項目部分,已經列明了申請條件、研究期限、申請材料、科研誠信要求、資助范圍和申請代碼選擇等要求,部分依托單位或申請人沒有認真執行上述申請規定和要求,導致項目申請沒有通過初步審查。建議申請人在填寫和提交申請材料之前,認真閱讀年度項目指南中相應的內容,并按照要求準備和提交項目申請。依托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項目申請的規范性審查。
參考文獻:
《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 集中接收與受理情況》
作者:郝紅全、 楊好好、 趙英弘、 高芳亮、 鄭知敏、 楊列勛、 王長銳。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3/c077ac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