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SIBs磷化物負極的研究趨勢,磷化物的合理設計需要對Na儲存機制的深入理解、不同的組分/結構設計和增強的界面穩定性的支持。它們的組合更有利于在磷化物優異的電化學性能方面產生協同效應。除了對納米結構和電化學特性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基礎研究外,研究人員還應該以解決方案為重點和務實。一般來說,電極優異的電化學性能關鍵需要粘結劑種類和電解液配方的貢獻。在某些情況下,在磷化物的電化學評估中可以明顯觀察到粘結劑和電解液的影響。圖1 磷化負極材料的鈉化/脫鈉機理示意圖在這方面,為滿足磷化物更嚴格的要求,作者提出了幾種策略:i)加強對鈉存儲機制的基本理解,以指導高性能磷化物負極材料的開發。在此,使用低溫透射電鏡等新技術能夠深入表征負極表面形成的SEI的成分和微觀結構。ii) 低電位和高容量對于高能量密度負極很重要。非常需要適當增加磷化物中的P含量以進一步提高比容量。高容量和長循環能力之間的理想平衡還需要對磷化物進行優化研究。iii) 開發二元或三元復合材料,例如在惰性鐵基磷化物中加入Sn、Se和Bi等活性元素或在活性Sn基磷化物中加入惰性Cu,可以處理大的體積變化并增強離子/電子這些雜化物的導電性。同時,嘗試額外的元素,如 Bi、Nb、Mo 和 V,以了解進一步提高這些磷化物電化學性能的可能性。iv) 粘結劑和電解液都是磷化物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磷化物導向的粘結劑和電解液應共享硅基負極的經驗。圖2 Sn基磷化負極材料的改性策略與合成方法研究進展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hosphide Anodes in Sodium-Ion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21. DOI: 10.1016/j.nanoen.2021.10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