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海水電池(Na-SWBs)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大規模儲能和海洋領域的電化學裝置之一。
Na-SWBs正受益于海水中無限量的Na供應,但易受到負極容量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引入高容量負極,例如紅磷。然而,由于其在充放電過程中具有極大的體積變化,獲得厚電極和大面積容量極具挑戰性。
在此,德國烏爾姆亥姆霍茲研究所(HIU)Stefano Passerini, Guk-Tae Kim及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UNIST)Youngsik Kim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氧化還原介質的紅磷半液態負極(Na-PAHs),與具有Na+ 離子選擇性的電子絕緣固體電解質膜(NASICON)組成無金屬Na-SWB。Na-PAHs的負極電解液(Na-BP和Na-Pyr)作為紅磷活性物質的氧化還原介質,能夠促進紅磷活性物質的鈉化/脫鈉。
圖1. 氧化還原介質在紅磷半液態負極中的作用
因此,在室溫下采用靜態負極中的半液態電極可以獲得約11 mAh cm-2的Na半電池和15 mAh cm-2的Na-SWB的面容量。此外,通過在外部儲槽中積累半液態負極,即在全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配置中可以提高儲能性能。
這同時也實現了半液態負極的連續調節,以補償降解現象。本研究提出的半液態負極使得Na-SWB在未來大規模固定儲能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圖2. 采用紅磷半液態負極的三電極鈉海水全電池的表征
Redox-Mediated Red-Phosphorous Semi-Liquid Anode Enabling Metal-Free Rechargeable Na-Seawater 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enm.202102061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3/ebff309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