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學學院陶國宏&何玲團隊與美國愛達荷大學合作,在Science子刊發表了題為“Designing high-performance hypergolic propellants based on materials genome”的原創性研究論文。該工作首次提出構建推進劑材料基因組數據庫及篩選體系,利用材料基因組方法,設計并篩選出具有高穩定性、低毒性和無燃燒殘留的自燃燒推進劑添加劑,實現了推進劑自燃燒響應速率的飛躍式提升。
為解決上述問題,該團隊創新性地采用材料基因組方法探尋自燃燒推進劑的核心因素。不同于對燃料分子單一結構修飾、實驗探索的傳統方法,該工作通過構建推進劑的結構數據庫明確其構效關系,采用可視化手段探尋與自燃燒性質關聯的重要指標,而后利用篩選程序對自燃燒添加劑結構進行高通量篩選和量化分析,從而明確了自燃燒推進劑添加劑的結構,并通過一系列實驗手段驗證其極大降低了推進劑點火延遲時間,體現出材料基因組策略的可行性。該成果首次從根本上解決了火箭燃料分子設計的構效需求,可對材料分子按需設計及多角度預測,為將高性能推進劑走向實用提供重要參考。四川大學為論文第一通訊單位,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袁聞勵為第一作者,何玲副教授和Jean’ne M. Shreeve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也是化學學院在Science子刊發表的首篇論文。該研究團隊長期致力于離子液體功能材料的研發,近期工作相繼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Small和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國際主流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