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落減少的問題挺大,會導致肥胖、腸炎等一系列健康疾病。2016年,MIT發(fā)表了一篇Nature論文,介紹膳食纖維和腸道微生物多少的關(guān)系,目前被引用了872次。他們用老鼠做實驗,可憐的老鼠,居然要吃粑粑。
故事還得從膳食纖維的作用說起,他們發(fā)現(xiàn),多吃膳食纖維可以保持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很有幫助;如果持續(xù)少喂膳食纖維,那么后代小鼠的微生物群落會減少,而且是逐代減少。
看到這里,我想起身邊的神獸寶寶真難伺候,一會要喝益生菌,一會要那種益生菌,消化不好。不知道是不是神獸的爸媽肉吃多了、菜吃少了的緣故,導致神獸腸道菌落變少。
現(xiàn)在‘益生菌-消化’這概念被商家過度炒作,各種酸奶廠商說要多喝益生菌,但是益生菌經(jīng)過胃酸還能有多少概率存活?如果能存活,也不應(yīng)該多喝啊,菌落之間競爭,需要平衡,才能保持多樣性。
言歸正傳,小鼠的腸道菌落少了怎么辦?作者給出了一個辦法:移植糞便!好的糞便菌落多,直接移植。
實驗原話:Faecal (糞便)transplants (移植)were carried out by(通過) gavage(灌胃) using freshly collected faecal samples from…
小鼠真可憐,要被喂粑粑,還是灌胃的那種。動物界除了小鼠有這‘口福’,狗是特別想吃粑粑的。狗改不了吃屎都知道,但是或許狗也是聞到了一些有用的菌落,所以會吃掉粑粑。
后續(xù):貌似真有人想利用‘糞便移植’來治療消化疾病,除了口味有點重,難點就是翔怎么不被胃消化掉。。。
當然也有辦法給人做糞便移植,如下圖,把新鮮的翔先打成漿料,然后做成藥丸或者生理鹽水,通過口服膠囊、胃鏡、灌腸等方法來移植。
正經(jīng)地說,安倍晉三患了潰瘍型結(jié)腸炎,用糞便移植辦法或許有用;還有離開我們的黑豹,他患的是結(jié)腸癌,這些和腸道菌落都有關(guān)系。
現(xiàn)在看,移植糞便這個研究貌似有那么點靠譜,但規(guī)律飲食是最重要的,愛自己。
韓國總統(tǒng)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yè),而美國總統(tǒng)是一個非常容易被遺忘的職業(yè),除了特朗普,至少學術(shù)界不會忘記下面這張圖。
2014年在Science上發(fā)表了一篇心理學調(diào)查文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毅力,從1974年開始,到2014年才發(fā)表,總共40年時間,估計作者也是退休了沒事做,把數(shù)據(jù)整理整理發(fā)了,不然就要讓上帝審稿了。
這篇文章調(diào)查了三個時期的學生,分別是1974年、1991年、2009年,讓他們寫下盡可能多的總統(tǒng)名字。2014年又做了一次同樣的實驗,隨便找了497個人,結(jié)果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看圖說話,最開始的幾個總統(tǒng)和在任的總統(tǒng)被記得很清楚,還有內(nèi)戰(zhàn)時期的林肯總統(tǒng)(廢除奴隸制),剩下的總統(tǒng)就‘泯然眾人矣’,被無情遺忘。每個人都那么忙,要記那么多東西,和自己無關(guān)的人,就算是前總統(tǒng),不知道也無妨。
這個結(jié)果也是意料之中,做過大事的人很容易被寫進課本里,根據(jù)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多次重復就不會忘記了,就像魯迅。
這篇文章還預測了特朗普和奧巴馬被遺忘的時間,但是作者可能低估了‘川建國’的破壞力了,遺臭萬年比名垂千古更加難忘。
這項研究或許換個題材也能發(fā)一篇,有興趣的看官可以現(xiàn)在做個調(diào)查,看大家記住了什么熱門材料,比如近幾年的石墨烯、鈣鈦礦。然后40年后寫個報告,看看這幾十年大浪淘沙,大家還記得什么材料。最后,借用楊培東院士的話:做科研要有辨識度,要在15秒鐘讓人想起他做了什么。
1.Sonnenburg, Erica D., et al. “Diet-induced extinc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und over generations.” Nature 529.7585 (2016): 212-215.
2. Roediger, Henry L., and K. Andrew DeSoto. “Forgetting the presidents.” Science 346.6213 (2014): 1106-1109.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4/f2f5b3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