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博士勿入!當代女博士迷惑行為大賞,哈哈哈哈哈…… 2023年10月25日 下午4:41 ? 話題 ? 閱讀 41 來源丨考博圈← 關注TA 世人眼里的女博士 去年過年,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某位叔叔喝了一點酒后,勸我:“不敢再往上讀了,大學畢業還能找個本科生,碩士畢業找個高中生也沒問題,你這博士畢業,到時候出來只能找個初中畢業的了。”此言邏輯感人。 還沒決定考博的時候,風聞周邊人對女博士的看法,無非就是什么“第三種人”“女強人”之類的,那時覺得自己跟這些關系不大,也就未費心思考這背后的種種因素。但就大學接觸的幾位女老師(曾經是女博士)來看,學識自不必說,身上的睿智、通透、優雅、知性,格外讓人心折。 決定考博后,也曾跟人提過這個打算,多數都是一副震驚加調侃:“誒喲,你要變成‘第三種人’了”“你博士畢業了都快三十了,結婚生孩子怎么辦”“博士在讀期間也是允許結婚的吧”,諸如此類。 曾跟好友談及這個問題,多次揣測這些人的心理后,大概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么說的人,多半連碩士都沒上過。 邏輯感人的某位叔叔,更是連本科都沒讀。“屁股決定腦袋”,他們怎么能想象得到距離那么遠的東西呢?對博士學位、女博士的看法,都停留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上。又出于某種不可言說的“酸葡萄”心理,一方面妄圖通過打擊別人來獲得心理上的某種安慰,另一方面又只愿意去接受外部信息中與博士相關的負面新聞。 對于這些無稽之談,本人只想學“四不”猴,“不動、不聽、不看、不說”就完事。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讀過碩士的同學們,他們對博士存在一種敬畏之心。網上有個段子專門描述碩士對博士的看法:在讀碩士之前,我以為我不讀博是因為不想讀。受過畢業論文的“毒打”后,我才明白,不是不想,是不能。 考上博士之后,七大姑八大姨、某些愛好“指點江山”的叔叔伯伯們,風言風語不再,反而處處有種被“捧”著的感覺。畢竟這其實也算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老家村兒里的村長,甚至還仔細算了算,說我是村里第一個博士,給村里長臉了之類的。人性大抵如此。 博導對男博士的執念 很多男博導都有些“重男輕女”,筆者考博前忐忑不安地給博導寫信,博導得知我是女生之后,感嘆了一句:“男生讀博潛力大、后勁足,女生除非特別優秀才可以。”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 確實,有些博導這么想無可厚非,女性的生育壓力不可忽視,而且堪稱是“定時炸彈”,博導諸事繁忙,自然希望少些變數。但這些也都不是絕對的,個人實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我博導喜歡男弟子,但無奈我上一屆的師兄是個“混不吝”,博導讓他看我們師爺的書,他看了幾眼之后,跟導師說:“這個內容我不感興趣,不想看了”“我能不能不看書直接寫論文”。導師估計也是被師兄“傷”透心了,對男弟子沒那么深的執念了。 當代女博士的年齡,最大42歲,最小…… 博士入學,是跟本科、碩士完全不同的體驗。本科、碩士的同學基本都是同齡人。 而入學的博士生,除了一小部分是應屆生外,其余的同學情況較為復雜。有已婚已育的、有在高校工作多年因升職需要提升學歷的、有考博奮戰幾年的,當然,以上三種情況可以同時存在。 博士同學的年齡差也比較大,寢室的一位教育學博士,說她們教科院19級30個博士,最大的42歲,她92年,居然已是里面的年齡第二“小”。再說我,一個94年的,成功與87年的本科輔導員同級了。在新生群里打招呼,糾結叫“老師”還是“同學”,本科輔導員賣個“萌”:“不要叫我老師,我也是大家的同學。”曾一度想去某乎提問:跟本科輔導員老師成為博士同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當代女博士的閑聊:寶媽跟青春少女聊育兒經!? 文科女博士的閑聊務實又學術。大家平時都比較忙,目標也很明確,較少有閑聊的時間。偶爾閑聊,共同的主題是導師、論文、研究方向;已婚已育的聊一下育兒和家庭,工作幾年的聊一下以前的工作經驗。不再是大學、碩士期間的空談,而是務實的經驗交流。 有位室友,寶寶已經兩歲,跟我聊育兒經,感嘆道:“辭職兩年帶孩子,感覺自己退化好厲害。”接著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跟寶寶交流,要將自己的思想降維到與兩歲孩子的水平。”不愧是教育博士,分析得相當透徹。 跟一位博士朋友去逛湖北省博物館,其鎮館之寶是“越王勾踐劍”,看著博物館對這件寶貝的介紹,忽然產生了一個疑問,扭過頭問這位朋友:越王勾踐劍,為什么會出現在曾屬楚國的武漢呢? 兩個禿頭博士對著“越王勾踐劍”陷入了沉思,然后不約而同地拿起手機、點進知網和百科,腦子陷入了頭腦風暴的同時,空氣就這樣陷入了凝滯。 半晌之后,放下手機,如釋重負卻又悵然若失,“原來這把劍是這樣到湖北的,歷史變遷真奇妙”“為什么這個問題已經有學者發過文章了呢,時不我待生不逢時吶”“我好菜啊我太難了我寫不出驚天動地的論文吶”…… 還有一次,我跟導師閑聊,說到我們省鄉下的某些喪葬習俗很奇特,正吧啦吧啦說得開心,導師:“這個現象很有趣,你可以深入調查一下,寫篇論文給我……”正在興頭上的我聞言,戛然而止,乖乖閉嘴。我現在都在懷疑,導師是不是就是嫌我太吵了,于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地讓我自我終結話題…… 當代女博士的減壓大法 論文是要堅持好幾年不動搖的主業,其他一切與論文無關的活動都可稱之為娛樂。簡而言之,女博士的娛樂活動,只是也只能是論文的調劑,以不動腦子、只要跟著“哈哈哈”最妙。 文藝深沉過的女博士們,為了論文大業,實在也放棄了很多“浪費”時間的高雅愛好。曾有一位師姐,本科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投身學術大業后,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撲在學術論文上,很少有閑暇的時間,只能忍痛割愛。 我開始寫論文后,平時壓力大的時候,就打開各類綜藝,跟著“哈哈哈”就完事。哈哈哈完后,渾身充滿力量,似乎又獲得了與論文抗爭到底的power。 起初,這個轉變是很難跟別人啟齒,一段時間的彼此試探后,居然發現這個“轉變”不約而同。在此之后,開始走向了互相“安利”搞笑綜藝的不歸路。但一群“禿頭”博士們習慣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看綜藝的時候會不自覺代入此思考模式。 比如最近大熱的“脫口秀大會”,很多脫口秀演員曾經是“程序猿”,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呢! 跟朋友談到這個問題,她說:“程序員‘編’程序,在某種程度上跟脫口秀演員‘編’段子,是一樣的。精髓在于‘編’,要有邏輯、要能運行。”抽絲剝繭、透過現象看本質,是當代博士生的優良品質。 當代女博士的愛情,其實我有男朋友的,嘿嘿嘿 當代女博士的愛情,也跟論文有著某種微妙的關系。一個優秀的女博士,寫起論文來跟“走火入魔”的狀態很像,一心一意接二連三四書五經六親不認七竅玲瓏八面威風九死不悔十全十美,心里只有“論文”。 江湖上有傳言,這是一個連相親都要互查對方論文的群體。我原以為這是個傳言,但我男票有次跟我說:“我當年第一次遇見你后就去知網查了你論文,看起來還蠻厲害的。”我回道:“托你博一就發了SCI的福,我們才會有故事好嗎?我畢竟已有多年終結“搭訕”的經驗了。”秀恩愛、分手釋然居然也都可以通過論文來傳達。 我們院,有對學術cp,志趣相投,論文經常一起討論、一起寫、一起發,看到并列的一作二作,簡直高級學術狗糧。還有一位朋友,聽聞前男友和現女友一起發了篇論文,本來不忿,但“拜讀”過后,覺得水平很一般,瞬間釋然了。女博士擅長的“通過現象看本質”技能也充分運用到了找對象(或幫朋友分析感情)的過程當中。凡事都“三思”,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能經得住女博士靈魂三連拷問的,一般都錯不了。 當代女博士的祈福與詛咒 我們對同行最大的祝福就是:多發C刊,少掉頭發,順利畢業。最惡毒的詛咒亦是:發不出論文、最好禿頭以及畢業遙遙無期。博士們掉的每根頭發,都是為論文大業奉獻自我的證明。畢竟,我曾在夢里聽孟子他老人家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掉其頭發……”,然后就被嚇醒了。 青春少女可以對著掉下的睫毛許下一個愿望,女博士可以對著掉下的長發許下多發論文的愿望嗎?多掉一根頭發,中C的幾率就會增加百分之一。 (我替掉下的頭發答應我自己了!!!)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5/00ffbd07b8/ 話題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18位高校學者,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2023年10月14日 “山河大學”被搶注商標 2023年12月28日 北大發聲明:終止陳春花聘用合同!陳春花北大認證系統是碩士! 2023年10月24日 熱議!985高校禁止外賣騎手入校,學校控股企業有償中轉配送,每單收騎手2.5元… 2023年10月14日 重磅!2022年度中國高校技術發明貢獻50強出爐! 2023年10月23日 基金委計劃局:目前資助率過低,建議擴大青基、優青、杰青資助規模! 202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