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Angew:Pt/Cu(111)上持續的氫溢出:氣體誘導化學過程的動態觀察 2023年10月25日 上午9:45 ? T, 頂刊 ? 閱讀 11 氫溢出是指游離氫原子從活性金屬位點向相對惰性催化劑載體的表面遷移,在涉及氫的催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氫原子如何從活性位點溢出到催化劑載體上的全面理解仍然缺乏。 基于此,福州大學林森教授等人報道了利用基于DFT的機器學習加速分子動力學計算,研究了Pt/Cu(111)單原子合金表面上H溢出過程的原子尺度視角。當撞擊H2在活性Pt位點解離時,由于附著在Pt原子上的解離氫原子,Pt原子經歷失活。H2和粘附的H原子之間的碰撞促進了H在宿主Cu上的溢出,導致Pt原子的再活化,實現了連續的H溢出過程。 氫解離和隨后的氫,從摻雜活性位點溢出到惰性宿主通常是氫化反應的速率決定步驟。通過DFT計算,作者確定了不同數量H原子在Pt位點上的吸附構型。對每種構型的幾何形狀進行優化,并計算了每個氫原子對應的吸附能。 單個H原子最穩定的吸附構型位于Pt的頂部位置,吸附能為-0.303 eV。單個H原子在fcc和hcp位點表現出相似的結合強度。當兩個H原子吸附在Pt位點時,2H吸附的Pt/Cu(111)構型具有相似的吸附能,相差在30 meV以內。 在三個H原子吸附在Pt位點的情況下,作者觀察到兩種不同的吸附構型:3H-hcp和3H-fcc,其中所有的氫原子分別只吸附在hcp和fcc位點上。當吸附的氫原子數增加到4個時,最穩定的4H-bridge&hcp&fcc構型的吸附能相對較低,為-0.153 eV,其中兩個氫原子吸附在橋位上,另外兩個氫原子吸附在hcp和fcc位點上,Pt原子從表面脫離,高度為1.02 ?。4H-top&hcp和4H-top&fcc構型穩定性較差,吸附能分別為-0.098 eV和-0.119 eV。 Sustained Hydrogen Spillover on Pt/Cu(111) Single-Atom Alloy: Dynamic Insights into Gas-Induced Chemical Processe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312796.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5/07acb09bb8/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繼Science后,崔屹院士再發PNAS! 2024年1月25日 材料合成革命!助力鋰電池登頂今日Science封面! 2024年1月23日 Renew. Sust. Energ. Rev.: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的緩解策略 2023年10月29日 EnSM:鋰硫電池的革命-采用碳酸酯基電解液 2023年10月14日 北科劉永暢Angew: 分子工程策略解鎖MoS2 正極的活性基準面 2023年11月3日 浙大范修林團隊,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