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鋰金屬負極的低成本替代品,鈉金屬負極在高能電池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盡管為提高鈉金屬電極的可逆性和循環壽命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它們的倍率性能,即在高電流下鈉金屬的電化學沉積和剝離,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美國耶魯大學王海梁、賓夕法尼亞大學Joseph S. Francisco等人報道與更廣泛研究的鋰金屬電極(可以承受高達20 mA/cm2的高電流密度)不同,鈉金屬電極不能在常用醚類電解液中快速充電或放電。快速充電,即金屬沉積,存在將電解液分解成電化學惰性Na(I)固體物種的嚴重副反應。快速放電,即金屬剝離,會因局部Na去除而失效,這會破壞與集流體的電接觸。雖然快速充電失效是永久性的,但快速放電造成的容量損失可以通過在低放電電流下重建電氣連接而恢復。圖1 Na金屬電極的倍率性能測試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與Li相比,Na的不利剝離行為源于其較低的表面能和剝離能。當以高速率充電時,沉積的Na中含有大量電解液分解產生的永久性非活性鈉物種,導致電極失效。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可以考慮采用三維電極制備和電解液工程等方法來提高鈉金屬電極的倍率性能。圖2 Na的沉積/剝離SEM圖像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Fast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the Sodium Metal Battery Anode: A Comparison with Lithiu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1. DOI: 10.1021/jacs.1c0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