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的工人們在一個礦場附近提取鈷鎳雖然沒有鈷貴,但也不便宜。研究人員也想換掉它。位于加州伯克利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材料科學家Gerbrand Ceder表示:“我們已經解決了鈷的短缺問題,但由于我們的規模擴張速度太快,我們正直接面對鎳的問題。”但是要同時去除鈷和鎳,陰極材料需要轉換到完全不同的晶體結構。一種方法是采用一種叫做無序巖鹽的材料。它們得名于它們的立方晶體結構,類似于氯化鈉,氧扮演了氯的角色,而重金屬的混合物取代了鈉。在過去的十年中,Ceder的團隊和其他研究小組已經證明,某些富含鋰的巖鹽可以讓鋰輕松地進出,這是使反復充電成為可能的關鍵特性。但是,與傳統的陰極材料不同,無序的巖鹽在此過程中不需要鈷或鎳來保持穩定。Ceder說,特別是,它們可以用錳來制造,錳既便宜又豐富。更好地回收如果不使用鈷制造電池,研究人員將面臨意想不到的后果,這種金屬是使回收電池經濟的主要因素,因為其他材料,特別是鋰,目前開采比回收更便宜。在一個典型的回收工廠,電池首先被粉碎,然后將電池變成所有使用材料的粉末狀混合物。然后,通過在熔爐中液化(火法冶金)或在酸中溶解(濕法冶金),混合物被分解成其基本成分。最后,金屬作為鹽從溶液中析出。研究工作集中在改進工藝,使回收的鋰具有經濟吸引力。絕大多數鋰離子電池是在中國、日本和韓國生產的;因此,那里的回收能力增長最快。例如,據一位發言人介紹,總部位于佛山的邦普循環(CATL的子公司)每年可回收12萬噸電池。這相當于20多萬輛汽車的使用量,而且該公司能夠回收大部分鋰、鈷和鎳。倫敦咨詢公司Circular Energy Storage的董事總經理Hans Eric Melin表示,政府也在鼓勵這種做法:中國已經對從回收企業實施了財政和監管激勵措施。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嚴格的電池回收要求,可能從2023年開始逐步實施,盡管歐盟發展國內回收產業的前景還不確定。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想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來培育國內電動汽車電池制造業,并支持回收利用,但除了現有的立法以外,還沒有提出將電池列為必須安全處理的危險廢物的規定。一些北美的初創企業表示,它們已經能夠回收電池中的大部分金屬,包括鋰,其成本與開采這些金屬的成本相比具有競爭力,盡管分析師表示,在目前階段,整體經濟優勢只在于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