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金屬一直被視為可充電池的終極負極,但其差循環壽命和有害的安全問題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吉林大學魏英進、王義展等人采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Al2O3+LiNO3無機添加劑制備了一種具有表面凹坑形態的剛性/柔性復合保護膜(稱為“SPF”),作為鋰金屬負極的沉積主體和人工SEI。一方面,SPF膜充當電解液阻擋層,以隔離鋰金屬與電解液溶劑的直接接觸。同時,表面凹坑也改善了電解液的滲透,從而可以快速穩定電解液/電極界面。由于獨特的表面凹坑結構,鋰不僅可以通過SPF薄膜沉積在基板上,還可以沉積在薄膜的表面凹坑中。這兩種沉積機制帶來了大的沉積面積,從而允許SPF保護的鋰金屬(SPF@Li)在高電流密度下穩定循環。此外,無機添加劑提高了薄膜的機械模量,使其具有足夠的柔性和硬度,以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圖1 SPF薄膜的制備和表征因此,SPF@Li電極可在10.0 mA cm-2的高電流密度下工作超過1000小時。當它與LiFePO4(LFP)配對時,電池可穩定循環500次以上,容量保持率為97.5%。此外,當與硫正極匹配時Li-S電池也實現了同樣出色的循環穩定性。該工作為鋰金屬負極人工界面膜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對實用鋰金屬電池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圖2 SPF@Li||LFP電池的電化學性能A Rigid-Flexible Protecting Film with Surface Pits Structure for Dendrite-Free and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Anode. Nano Letters ( IF 11.189 ) Pub Date : 2021-08-12 , DOI: 10.1021/acs.nanolett.1c0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