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操作?導師一作,研究生掛通訊! 2023年10月26日 下午5:40 ? 話題 ? 閱讀 22 來源?|?馬軍科學網博客 從學術規范的角度和論文署名的慣例來看,論文第一作者應該是稿件核心內容的貢獻者,然后根據貢獻比例依次署名,通訊作者可以是署名第二,也可以署名最后一個。對于未成名的研究人員,一般而言,如果稿件作者的知名度都不高,那么署名越靠前就更好,當然,這個要依據具體的貢獻來排序。但在實際稿件的署名過程可能非常復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題組PI或者責任導師的習慣和偏好,因此產生了各種署名,如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訊作者的怪象。 我在此前的博文里也提及,一些課題組因為學生多,在某些單位高額的論文獎勵加持下,因為課題組稿件多,導師也很忙,因此課題組會申請一個公共賬號來代表導師,然后利用這個公共賬號來投稿,畢竟那么多稿件每篇都讓導師來投遞也太占用時間。一些稿件會被期刊編輯秒拒,因此批量投稿和反復投稿會消耗很多時間,于是乎采用導師的公共賬號投稿,稿件錄用后再添加導師的正式電子郵件作為通訊作者標記就成了捷徑。 最近有作者給我發郵件說他是在讀博士生,詢問一些投稿事宜。原來是他們課題組導師讓博士生自己投稿,只要在稿件里標記導師是通訊作者就行。在實際受理稿件的時候也發現過類似的情況,投稿系統的通訊作者信息和稿件里通訊作者信息不一樣,形式審查的時候一般會退回作者修改。該博士生說導師太忙了,課題組的稿件也比較多,投遞到一些期刊可能會被拒而不送審,另外一些期刊的投稿系統非常復雜,要填寫的內容太多,如果每篇都讓導師投遞太麻煩了。有時候遇到同一篇稿件投遞不同期刊都被拒絕,這種情況下導師也很煩,于是課題組商量后就讓每個博士生自己親自投稿,規范署名就行,而導師只挑選一部分稿件來親自投遞。 對于多數學校來說,研究生署名第一且導師通訊,或者導師第一作者且研究生第二作者的論文都算作研究生學位論文申請的支撐成果。但也有一些單位和學科方向要求導師必須第一作者的成果才算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支撐成果,這個規定顯然是違背科學的,也是應該糾正的。 在論文成果和投稿署名中也存在一些怪象,那就是導師署名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作為通訊作者。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奇怪的署名模式呢? 1,課題組學生太多了,導師第一作者而研究生署名通訊作者可以繞過期刊的一些特定要求,如某些期刊規定一年內不能投遞稿件超過2篇。這種情況下,把導師署名第一,研究生署名通訊作者投遞課題組比較偏好的期刊可以爭取機會多投遞幾篇,另外就是如果被期刊拒了后可以換個研究生作為通訊作者重新投遞,因為同一期刊有些編輯比較nice,有些編輯比較苛刻。因此,讓研究生作為通訊作者,如果稿件被拒了換個通訊作者就可以繼續投遞來爭取機會。 2,某些導師喜歡第一作者,比如有些省份申報自然科學獎的時候要求申請人的代表作必須有一定數量是第一作者,為了實現導師和研究生對成果貢獻度的平衡,這種情況下就讓研究生做通訊作者了。 3,稿件內容90%以上是研究生完成的,導師對內容不懂或者根本沒有指導研究生,為了投稿方便和答復審稿人方便,同時為了體現導師的貢獻和年度考核,考慮研究生畢業時求職的成果量支撐,雙方協商后就讓研究生當通訊作者了。 4, 國外期刊的投稿系統比較復雜,導師看不懂投稿系統的各種要求,在遵從稿件和投稿系統通訊作者一致性的要求下,只好讓研究生當通訊作者了。極端情況下就是稿件系統里標記的是研究生為通訊作者(在姓名上點個星號),而電子郵件卻寫的是導師的郵件,即作者信息不一致,這一點學術編輯或審稿人在谷歌里搜索下電子郵件對應的發表記錄就可以核實。 自2020年反對唯論文的攻勢下,期刊論文的重要性和需求呈現一定下降趨勢,署名也逐漸變得規范了。學術編輯和審稿人拿到稿件后,看一看其署名是否一致和規范程度就可以一定程度預測稿件質量了。貢獻相同的并列第一作者,多個通訊作者并列,反常署名如研究生當通訊且導師當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郵件不真實等都是投機行為,都會被學術編輯、審稿人和讀者所唾棄,因此要堅決反對和杜絕。 來源:馬軍科學網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1306941.html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6/5a4048e0e9/ 話題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重磅:我國成為全球高質量科技論文第二大貢獻國,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 2023年11月2日 中科大發布2023年學術期刊負面清單! 2023年12月8日 碩博畢業遭遇“寒冬期”!史無前例的“盲審”“查重”來襲! 2023年11月8日 西安交通大學:英語四六級,不再與學位掛鉤! 2023年12月14日 新中國第一位博士,答辯導師團豪華到令人害怕…… 2023年4月9日 哈佛碩士也應聘事業單位合同工,職場都卷成啥樣了? 2023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