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復合電解質鋰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電池最具競爭力的體系之一,但它仍然受到離子擴散遲緩的制約。聚氧化乙烯(PEO)非晶相具有離子傳輸快的特點,而Li+的遷移率受PEO和Li+之間配位相互作用的制約。近日,中南大學侯帥紅(通訊作者)等人在知名期刊Small上發表了題為“Carbon Dots Evoked Li Ion Dynamics for Solid State Battery”的研究性論文。CDs的TEM分析作者提出了將表面特征豐富的功能化碳點(Cd)作為填料的設計方案。由于聚合物鏈段的離子遷移能力增強和Li+的遷移性增強,CD基復合電解質具有較高的離子導電性。尤其是氮硫共摻雜碳點(NS-CD)的最佳性能是由于NS-CD中的邊緣氮/硫與Li+之間存在較強的相互作用所致。固態電解質的性能分析固體核磁共振結果證實,生成了更多的活動性Li+。此外,與PEO電解液相比,鋰枝晶受到抑制,力學性能增強,遷移數高。相應的全固態電池,以LiFePO4或高壓NCM523為正極,具有較長的循環壽命和優異的倍率性能。這是實現鋰離子均勻沉積的高離子電導率復合電解質的一種新策略,為研究鋰離子的快速遷移機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四種電解質的拉曼光譜,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和核磁分析Carbon Dots Evoked Li Ion Dynamics for Solid State Battery(Small, 2021, DOI:10.1002/smll.202102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