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雷院士:雖然無法報答導師,但可以把愛傳遞給學生 2023年10月27日 下午4:40 ? 話題 ? 閱讀 22 來源丨中國科學院大學 ← 關注TA 編者按:“科學家的另一個含義必須是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雷院士,回憶起自己的求學歲月,總會感激于一路良師相伴,感動于師生真情流淌。本期,跟國曉薇一起,走進江雷和他的老師們的故事,看他如何沐春風成長,浴前行曦光,接過愛的“接力棒”,成為如今學生們心中獨特又親切的“江老師”。 “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在科研上取得一定成績,得到學界和學生一定認可,獲評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首屆‘我最喜愛的導師’,這與我成長過程中遇到‘最喜歡的老師們’有關。這本質上是一種愛的傳遞。”江雷動情說。 江雷打開電腦,展現一張泛黃的合影,“這是我們東北師大附中1980屆初中的畢業照。”江雷塵封記憶的匣子仿佛被打開,他端正身體,分享起他的故事。 東北師大附中(原吉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1980屆師生合影 在江雷初中畢業30年的同學聚會上,每個同學都說班主任穆懷榮最喜歡的學生是自己。在江雷看來,“這種程度是老師的最高境界了。” 江雷猶記得他初一數學考試全班倒數第二,臨放假被穆懷榮叫住。本以為會挨批評,結果穆懷榮非但沒有訓斥,反倒鼓勵他說:“好好努力,下學期要開物理課了,我想讓你當物理課代表。”“穆老師怎么不讓考第一、第二名的同學當物理課代表,反而讓我當呢?因為他最喜歡我。”這件事情,讓江雷認為穆懷榮最喜歡的學生一定是自己。 后來江雷得知,班上每個同學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穆懷榮懂得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學生優點,讓大家感到被老師“特別關注”,產生“老師最喜歡的學生是我”的想法。這種鼓勵式教學,不斷激發著學生的上進心。 在那場考試結束后的暑假,江雷提前把物理和平面幾何課程全部預習完,他開玩笑說:“老師上課內容我都明白,一出題我就舉手,相當于‘統治’了這兩門課的課堂。” ? 賈明,是江雷的初三化學老師。在一次化學課上,江雷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但答錯了,班上男生便起哄。這時賈明拍了講桌,“起什么哄呢,我認為江雷同學以后會有大出息,因為他總是積極爭取機會。”江雷坦言:“就爭取機會而言,我這一生確實經常如此。” 留學回國前夕,江雷得知可與當時的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會談5分鐘。為了這短短的5分鐘,江雷早早開始準備,做了30頁報告,做完已是當天早上5點,沒有空閑時間休息,連忙趕乘前往北京的飛機,直奔科技部。與副司長會面之后,他爭取到一次獨立撰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的機會。 ? 賈明 ? “科學家的另一個含義必須是教育家。”江雷的教育情懷,萌生于中學時代的春風沐雨,深化于研究生階段的良師言教。 李鐵津,是江雷的研究生導師。除了肯定李鐵津的科研成就,江雷認為,李鐵津更是一位教育家。“他不會輕易否定學生的‘離譜’課題。任何事情都相互溝通,鼓勵學生創造力。” 江雷提到同屆同學彭笑剛,“當時同學們都開完題,除了彭笑剛。李老師便去問他原因,彭笑剛回答說,‘我在想一個大問題,推翻熱力學第三定律’。”一般老師聽到后,會讓學生放棄“離譜”想法,更換題目。但李鐵津并未急于否定,反問道,“你怎么推翻呢?”“我就要幾個培養皿和顯微鏡就行。”彭笑剛答道。 于是,李鐵津安排實驗員準備了儀器和材料,并和彭笑剛每天討論半小時。三個月嘗試后,彭笑剛對李鐵津說:“老師,我推翻不了了。”雖然彭笑剛嘗試失敗了,但這段經歷使得他對于熱力學的理解愈發深刻,也為他今后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基礎。 ? 另外一位影響江雷的科學家、教育家,是他在東京大學攻讀博士時的導師藤島昭。“藤島先生每年新年,會邀請留學生到他家吃飯。”1997年1月3號聚餐那天,藤島昭指著家里墻上手寫的“難得糊涂”拓片,問江雷是什么意思。江雷答道:“遇事不要太認真,不要太清醒。”藤島昭說:“是人這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在這一點上必須清醒。”江雷大為受教。 藤島昭曾說:“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學生。”藤島昭十分關心學生的日常起居,將自己的生活電器甚至自住的房子提供給經濟困難的學生。多年后,江雷了解到,藤島昭在美國留學時的導師也是這樣關照他的,“這或許就是愛的傳遞吧。”江雷說。 ? 藤島昭 ? 在一次院士咨詢會上,江雷指出“人才要自己來培養”,學生有自由空間,導師做方向指導,不給學生過多負擔。“評價教書育人的科學家,一方面是看科學貢獻,另一方面是看人才培養,科學發展的未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培養。”江雷表示。 在人才培養上,江雷將自己的科研思想分享給學生。國科大2003級碩博連讀生夏帆提到:“江老師說要以‘正奇相生、奇正轉換’的思想開展創新研究,將‘道法自然’、‘實事求是’等與科研路徑相結合,強調在科研過程中向自然學習的重要性。”基于此,他參與了表/界面浸潤性研究和納米孔道的研究工作,發展了系列具有響應性浸潤性的功能材料,構筑了系列固態的響應性納米孔道。 常言嚴師出高徒,江雷認為,“嚴格的前提,是能夠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學生。學生視自己如父兄,對他們嚴格要求也是能被理解的。所謂士不親不罰,導師就是慈母和嚴父的統一。” 江雷的用心良苦,被學生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夏帆說:“‘為師滿眼皆賢才’是江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江老師要求嚴格,有時候教育學生甚至還有點‘兇’。當然,我們明白,這都是愛我們、為我們好的體現。”如今,夏帆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任院長,踐行著江雷的育人理念,將愛傳遞給自己的學生。 江雷和夏帆 得益于科研指導與育人情懷,江雷的學生們回憶起自己的這位老師時,總能想起許多相處的細節。 初次見面,國科大2021屆博士畢業生馮亞平被江雷的氣場“震住”,“不過,隨著慢慢接觸,我們看到了江老師的多面性。幽默生動、妙語連珠,對待學生完全沒架子,很是親切。”而在科研中,馮亞平又看到江雷的一絲不茍、嚴謹治學、嚴肅認真。 “江老師不僅指導我們科研,還常常分享價值觀和處世之道,把我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培養。江老師獨特的人格魅力與‘守正出奇’的科研思想,深深吸引著我。”馮亞平感慨說。 ?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董智超是江雷的2011級碩博連讀生,提起老師江雷,他說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2010年夏天,本科大三的他正在考慮去哪里讀研。在聽完江雷一個小時的“沉浸式”仿生界面科學報告和“水黽在水上飛”故事后,他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決心。 碩博期間,董智超在江雷指導下,利用超疏水涂料噴涂有效抑制了水的繞流,即使在泥濘道路上“健步如飛”,也不會迸濺溺水到褲腿上。“在科研生活中,江老師既是我的導師,又似特別親的長輩,有時又像沒差幾歲的兄長。討論工作時,江老師很嚴肅,總有非常多的想法,但討論結束快離開辦公室時,江老師又經常夸獎我最近的研究進展。” 2016年博士畢業后,董智超先后任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科大博士生導師,繼續圍繞仿生液體繞流調控材料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工作。“距離第一次遇見江老師,已經過去11年。在我的記憶里,水黽水上飛的故事還是那么精彩。”董智超回憶道。 “雖然無法報答導師,但我可以把愛傳遞給學生。就像藤島先生無法報答他的導師,把愛傳遞給我一樣,我也希望能把愛傳遞給自己的學生。”江雷始終堅信著。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7/4f703be8d3/ 話題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竇賢康:把有限的經費投入給最具活力的青年科學家身上 2023年12月12日 卷不動了!大學老師的各種躺平姿勢, 及動作要領 2023年6月17日 人才稱號——青年學者的“燙手山芋”! 2023年10月24日 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是不合格的!一位畢業了三十多名博士的中科院博導感言 2024年1月23日 29歲中國博士后重罪被捕,或面臨110年刑期! 2023年5月8日 大學教師從中級晉升到正高級職稱需要多少時間? 2023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