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軟科←關注Ta
2021年已接近尾聲,按照建設周期計算,現在大家都在等待高等教育界地震級的大事件——第二輪“雙一流”名單公布。
首輪“雙一流”建設期間,各大高校上演了激烈較量,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方面都取得亮眼成績。新一輪“雙一流”中,哪些高校能更上一層樓,哪些省份有望實現“雙一流”數量上的新突破,備受關注。
作為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和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的開端之年,今年以來,為爭建“高教強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各省市摩拳擦掌,陸續發布了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無一不對“雙一流”建設目標及重點支持高校做出了明確規劃,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新一輪“雙一流”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那些“雙一流”資源匱乏的省份,由于優質高教資源的欠缺,坊間吐槽其為“高教洼地”、“高教荒漠”,比如全省“雙一流”獨苗流落在外的河北、還沒有一所百強高校的山西、“最沒有存在感的省份”江西;此外,對于發展迅速的經濟強省——廣東、浙江、福建,西部唯一直轄市——重慶來說,能實現新增1-2所高校的突破,對于當地的高等教育實力,將實現整體提升,意義深遠。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廣東、河北等多個省市均出臺了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在近百頁、數萬字的文件里,各省明確了“雙一流”建設的重點支持院校。
從各省市規劃的“雙一流”建設目標中可以看出,各地爭創“雙一流”,力爭實現突破的決心和信心。其中不少被省級政府點名支持的高校,未來將如何建設和發展,也更加令人期待。
在各省市的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中,福建師范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燕山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山西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地方“雙非”高校獲大力支持,爭創“雙一流”。
在如今的高教格局下,各地政府已多次出臺政策支持高校建設,而這些“雙非”高校也發展勢頭迅猛,在人才隊伍建設、科技成果數量上媲美“雙一流”!
2021年11月,福建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福州實施強省會戰略的若干意見》,堪稱“全國最憋屈省會”的福州市準備發力高教,而位于省會福州的兩所實力“雙非”頻頻被點名支持。
福建師范大學坐落于素有“海濱鄒魯”之譽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百年省屬高等學府。2012年,教育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8年被確定為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作為最強“雙非”之一的福建師范大學,在中,共上榜81個專業,有體育教育、音樂學、舞蹈學3個專業獲評A+等級。同時,福師大也是百強榜單的“新面孔”。可見隨著專業建設能力的上升,整體實力也顯著提高。對先天資源稟賦不足的“雙非”高校而言,本土培養出一位院士都是值得載入校史的大事。鮮有人知的是,福師大至今已經培養出13位兩院院士。
福建農林大學,是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在中,福建農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以及農學兩大學科上榜,成為福建農林大學學科實力的代表。立足農學,創新科研,重視教學,福建農林大學現有包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級重大科研與教學平臺。自“十二五”以來,主持科研計劃項目5000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
今年8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就曾印發《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均入選“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建設高校)”。
在今年10月印發的《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中同樣提到,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整合優勢資源,推動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水平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范圍。
這些支持文件成為廣東高校突圍新一輪“雙一流”的強大后盾,這些獲支持的高校也不負眾望,近年來進步明顯,成績突出!
南方科技大學是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創建的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創新型大學。學校借鑒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以理、工、醫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多元化學科,在本科、碩士、博士層次辦學,在一系列新的學科方向上開展研究,使學校成為引領社會發展的思想庫和新知識、新技術的源泉。
在中,南科大排名第41,并肩一眾“雙一流”高校前列。據軟科(zuihaodaxue)統計,在國家自科基金“杰青”“優青”項目中,南方科技大學近5年新增了5位國家“杰青”和9位國家“優青”;在近10年增選兩院院士統計中,南方科技大學增選院士2人,堪稱最具實力“雙非”。
深圳大學是唯一一所伴隨著深圳經濟特區成長起來的綜合性大學,近年來朝著建設國家“雙一流”高校、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跑出了令人矚目的“深大速度”。
近年來,深大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在國家自科基金“杰青”“優青”項目中,深圳大學近5年新增了3位國家“杰青”、11位國家“優青”。在中,深圳大學共上榜37個學科,與華東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兩所“雙一流”并列全國第22位,穩居“雙非”之首。
《河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 規劃》明確指出:支持部省合建河北大學加快建設燕趙文化、生命科學與綠色發展優勢特色學科群,支持燕山大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建設,爭取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
河北大學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教育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一層次高校。以“部省合建”為契機,河北大學對接河北省文化旅游產業、醫藥產業和現代綠色產業,重點建設了燕趙文化學科群、生命科學與綠色發展學科群,在燕趙文化保護與開發、白洋淀流域生態治理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河北大學在中位列115名;在中,有15個學科上榜。2019年11月,河北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以及武漢大學進行了對口合作的簽約儀式。希望這項合作有利于盡快實現學院、學科間的實質性幫扶與合建,快速提升學科核心競爭力,加快實現學校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目標。
燕山大學源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始建于1920年;1997年更名為燕山大學。燕山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除了“遠嫁在外”的河北工業大學一所“雙一流”外,燕山大學作為河北省沖“雙一流”的種子選手,該校的機械工程不僅是學校的優勢學科,亦是省內唯一一個排名前10%的學科,前景可期。
今年11月,由燕山大學劉日平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電脈沖及壓力作用下金屬材料晶界重熔與再凝固裝置”正式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立項資助,項目直接經費850萬元。這是燕山大學首次獲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是學校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歷史性突破。
早在2021年1月,江西省教育廳負責人到學校督導“雙一流”建設工作時評價道,“十三五”期間建設成效顯著,學科特色鮮明,亮點更加突出,并且認為學校確立力爭有1個學科進入全國一流學科,躋身全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的“十四五”規劃目標是切實可行的。江西財經大學作為江西省的種子選手,向“雙一流”發起沖擊,底氣十足。
坐落于英雄城南昌的江西財經大學,歷經百年,如今已發展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法、工、文、理、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財經學府。在中,江西財經大學位于財經類高校第9名,是我國南方地區首屈一指的財經類強校。在中,江西財經大學共有53個專業上榜,占參評專業數的比例高達96.4%,其中經濟學、經濟統計學、金融工程、投資學等26個專業為A等級,居于全國前10%。在中,江西財經大學位居江西第1位、全國第14位,比肩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南開大學等一流大學。
可見不管是學科建設、專業建設還是人才培養,江西財經大學都具備了比肩“雙一流”的實力。
近幾年,山西的大學重視高等教育的革新,大力引進人才,山西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持續發力,已成為一支硬核的力量。2021年初,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就明確指出:支持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建設“雙一流”大學。2021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推動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又提到:今后5年,重點推動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率先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
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與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堂(現天津大學)一起,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紀元。
2016年,山西大學成為國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山西省出臺意見支持山西大學深入實施“1331工程”,對標“雙一流”實現率先發展。2018年,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校”建設基礎上,山西大學正式成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建高校。山西大學,正面臨一場百年高校的突圍之戰。2021年11月,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山西大學兩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實現新的突破。
中北大學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工業與信息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雙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中北大學科研成果廣泛應用于國家載人航天、深空探測、重大武器型號等,共有70多項成果應用于“神舟”、“嫦娥”、“天宮”、“北斗”、“復興號”、“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
2021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簽署共建中北大學協議,省部雙方將不斷深化合作,共同推進中北大學加快提升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早日進入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行列。中北大學由此成為山西省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山西省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2021年9月,科技部正式發文批準中北大學“省部共建動態測試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中北大學在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1年年初,云南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加快推進云南大學“雙一流”大學建設,積極推動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進入“雙一流”大學建設行列。2021年9月,云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面向社會公開征求〈云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公示》。其中提到,指導和支持云南高校開展“雙一流”建設,繼續支持云南大學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持昆明理工大學冶金工程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培育3-5個“世界一流學科”。
在中,昆明理工大學的冶金工程學科排名全國第4名,礦業工程排名全國第8名;在中,昆明理工大學上榜專業數為96個,機械工藝技術、汽車維修工程教育2個專業被評為A+等級。根據近10年來(2011-2021)高校新增院士統計,昆明理工大學10年內增選2位院士,對于“雙非”高校來說尤為珍貴。
昆明理工大學是云南省規模最大、辦學層次和類別齊全的重點大學,在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目前學校有24個專業通過國家專業認證(評估),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
浙江有望入列“雙一流”的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同樣實力強勁。
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東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2013年5月,由學校牽頭建設的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成為全國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業大學入選浙江省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
浙工大在中位列73位;在中,位居世界600強。在——“雙非”高校學科上榜數量榜單中,浙江工業大學以26個上榜學科數量位居前列,堪稱“雙非”高校中的學科建設“大戶人家”。
浙江師范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在中位列103位;在中,以19個上榜學科數量位居前列。
今年以來,浙江師范大學不僅獲得省級支持,在今年7月發布的浙江省金華市“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到大力支持浙江師范大學創建“雙一流”大學。此外,金華市正在以浙江師范大學為起點,爭創國家級高新區,支持浙江師范大學成立醫學院等。在多方支持下,浙江師范大學的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2021年11月,重慶市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指出:重點支持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陸軍軍醫大學等高校加強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力爭建成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重慶醫科大學和重慶郵電大學在多個文件中獲支持創建“雙一流”。
重慶政府文件中屢次“點名”的重慶醫科大學,創建于1956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2015年成為重慶市人民政府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成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首批立項的地方高校之一。
重慶醫科大學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面向海外延攬高層次人才,加強本土人才引導與培育,逐步構建起“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態,形成推動內涵式發展的強勁動力。據了解,該校還成功研制出我國首個獲批上市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產品,現已獲得歐盟CE等多項認證。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化學發光法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腫瘤免疫治療等科技成果高質量完成轉化,轉化金額達2300多萬元。
重慶郵電大學是國家布點設立并重點建設的幾所郵電高校之一,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信息通信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辦學70年來,學校為信息通信行業和地方培養輸送了10萬余名各類人才,被譽為“中國信息通信人才的搖籃”。
在中,重慶郵電大學的數據計算及應用專業位居全國第一,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位列全國第三,優勢專業成績突出。2021年12月,為持續推進重慶郵電大學“大數據智能化實驗場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建設,助力學校“世界一流學科攀登計劃”,重慶郵電大學揭牌4個聯合實驗室、4個研究院、3個新型學院。
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發布,為各地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明確了大方向。新一輪的建設任務啟程,未來各地高校的發展動態也將備受關注。
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出爐之際,這些被寫進規劃、寄予厚望的高校,誰能沖出重圍,順利上車,也更加令人期待!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27/b243792e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