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狀鈦酸鈉(NTO)是用于先進鈉離子電池(SIBs)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它具有高理論容量且沒有嚴重的安全問題。然而,由于晶體內沿低能壘八面體層的主要二維Na離子傳輸通道,原始NTO電極具有不利的Na+傳輸動力學,這阻礙了此類潛在材料的實際應用。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Jun Mei、Ziqi Sun等人提出了一種結合氧空位生成和陽離子取代的組合策略,通過該策略,NTO 框架的層間距被擴展以構建3D快速Na離子傳輸通道,從而促進Na+的傳輸和存儲,并提高SIBs的性能。實驗顯示,氧缺陷和鉍取代的HBNTO (BixNa2-xTi3Oy, 0 < x < 2, 0 < y < 7, HBNTO) 表現出明顯增強的可逆容量(在20 mAh g-1下與NTO相比提高了~145%)、倍率性能(500 mAh g-1下與NTO相比提高了約200%)和循環穩定性(20 mAh g-1下與NTO相比,在150次循環后保持容量提高了約210%)。圖1 材料的形態和結構特征分子動力學模擬和理論計算表明,HBNTO的性能增強是由倍增的鈉擴散途徑和隨著3D內部離子傳輸通道的成功打開而增加的離子遷移率所貢獻的。這項工作證明了這些策略在打開3D晶間離子傳輸通道以提高SIBs電化學性能方面的有效性。圖2 電化學性能和動力學分析Three-Dimensional Fast Na-Ion Transport in Sodium Titanate Nanoarchitectures via Engineering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Bismuth Substitution. 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1c0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