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上海交通大學、ISE學術前沿、青塔學術
有實力的“后浪”來了!
青塔學術獲悉,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本科生王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材料科學領域的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30.849)上發表論文。
◆
首次在液態金屬復合材料中引入有機分子層
液態金屬基復合材料是由液態金屬基體和高導熱填料組成的一類復合材料,其作為熱界面材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這種材料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液態金屬基體材料化學穩定性較差。其次,基體與填料之間氧化層的存在增大了兩者之間的界面熱阻,阻礙整體熱導率提升。
目前大部分研究雖然達到了較高的熱導率,但材料穩定性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

▲示意圖
該研究創新地利用界面化學改性,首次在液態金屬復合材料中引入有機分子層。
通過在銅填料的表面使用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進行表面修飾,實現了復合材料熱導率與穩定性的同時提升。
◆
王晗:我為什么不試一試
王晗,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F18致遠工科榮譽計劃成員,材料學院國際化試點班成員。在進入鄧濤老師課題組以后,王晗就踏入了“熱界面材料”領域。

▲王晗在實驗室
在這次論文背后,王晗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試驗不易,寫文章更不易”。
在項目初期的摸索階段,知識儲備與相關經驗不足的王晗鉚足勁做了一個半月的實驗,卻發現結論已經被別人證明了……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錯,終于在實驗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王晗原以為,相比取得突出的實驗成果,撰寫論文應該是比較順利的環節,但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難關。

▲王晗(右一)及課題組成員
在截稿日期的前一天,論文的文稿剛完成30%,他一邊通宵寫論文,一邊在線上和指導老師宋成軼遠程討論。王晗熬了一整夜,宋老師也熬了一整夜。
寫作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時間,是文章返修恰逢考試月。王晗白天做實驗,晚上復習考試,連著一個月都在自習室,深夜回寢室,八點又爬起來去實驗室。
“這是一個通過努力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那我為什么不去試一試?”這一信念支撐著王晗堅持了下來,最終為本次投稿之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細心、嚴謹、理論基礎扎實
作為一名努力平衡科研和學業的本科生,王晗總結了幾個做科研的要點,也期望能以此勉勵后面的學術之路。
一是要細心,要留意實驗中所出現的各種實驗現象,這可能是你提出新思路的第一步;二是要嚴謹,在實驗中,對于一些無關變量正確的把握,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三是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想做深入、前沿的研究,沒有扎實的基礎,研究很難走得特別遠。
看來,優秀的本科生已經追趕上來了~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31/1c831d44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