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博導、教授不斷涌現
近年來,青年學者不斷發力,“90后”甚至“95后”活躍在學術舞臺。
隨著9月開學季的到來,西北大學化工學院2021屆博士畢業生趙浩安留校任教。27歲的他,已經手握20余篇國內外學術期刊論文,斬獲5項國家發明專利。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0篇的SCI論文中,包括了2篇一區top、5篇二區。
此前,浙江大學化學系“90后”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馮建東帶領團隊取得的成果,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自然》雜志上。

趙浩安

公開資料顯示,馮建東出生于1992年。2018年年初,馮建東加入浙江大學化學系, 組建物理生物學與精準測量實驗室, 從事相關單分子測量交叉領域研究。
而去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0屆博士畢業生侯濤剛,一畢業就被北京交通大學聘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副教授。直博的三年間,他發表了第一作者論文7篇,所設計的智能機器人共斬獲11項專利,并被北航永久保留展覽。

侯濤剛
此外,還有發表了10余篇高水平SCI論文、一畢業就被湖南大學聘為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26歲工學博士李晟曼;總計發表SCI論文17篇、畢業后便被湖南大學直聘為教授的理學博士李東;1990年出生,22歲從劍橋碩士畢業,23歲在《自然》發表一作文章,26歲成為博導,28歲被任命為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副院長的劉明偵等。

李晟曼
濟濟群英,不勝枚舉。憑借著優異的科研、學術履歷,他們成為高校教學和科研的新生力量。

李東

馮磊
出生于1995年4月的馮磊,被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直接作為弘深青年學者人才引進,并聘任為博導、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數據挖掘、人工智能。

薛晶晶
28歲的浙大博導薛晶晶,?本科畢業5年后就入職985高校擔任博導。根據浙大教師個人主頁顯示,薛晶晶,2016年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畢業后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半導體光電材料與器件領域國際著名學者Yang Yang(楊陽)教授,期間曾赴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屹教授課題組訪學。
2021年她全職加入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硅基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31/b20ea907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