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廖培欽課題組等人證明金屬有機骨架 Cu-HITP (HITP = 2,3,6,7,10,11-六亞氨基苯并苯) 晶體表面上的雙銅位點非常適合催化*CO 與*COH 偶聯形成*OCCOH,在 KHCO3 電解液中實現C2+ 還原產物的高選擇性,C2+產物的法拉第效率為 75(3)%,C2H4的法拉第效率為 51(1)%。
DFT計算結果表明,速率限制步驟是*CO轉化為*COH,反應能為0.95 eV;關鍵中間體*OCCOH的形成能僅為-0.74 eV,低的C-C耦合反應能表明通過*OCCOH中間體很容易在Cu-HITP表面形成C-C鍵;另外,兩個相鄰 *CO 物種之間的距離為 2.72 ?,因此*CO物種在 Cu-HITP 表面上直接形成 *OCCO 中間體是熱力學不利的;中間體 *CO 和 *CHO 之間的距離為 3.25 ?,*CO 與 *COH 偶聯生成 *OCCOH 是形成 C-C 鍵的最熱力學主要途徑。
進一步研究Cu(100)和Cu(111)表面上*CO和*COH物種之間的C-C耦合。在Cu-HITP表面,*CO和*COH物質耦合形成CC鍵的反應能為-0.74 eV,低于Cu(100)和Cu(111)晶面的反應能;此外,對于 *CO + *COH → *OCCOH,Cu-HITP 催化的自由能壘與 Cu(111) 和 Cu(100) 表面上的自由能壘相比最低,表明與 Cu(100) 和 Cu(111) 晶面相比,Cu-HITP 中活性位點之間的距離 (3.4 ?) 更適合 *CO 與 *COH 耦合形成 *OCCOH 的低能途徑。
Zhen-Hua Zhao, Hao-Lin Zhu, et al. Polydopamine Coating of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BiCopper Sites for Highly Selective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 C2+ Products. ACS Catal. 2022, 12, 7986?7993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2c02002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1/3feb6241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