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鋰離子電池(LIB)、鈉離子電池(NIB)、鉀離子電池(KIB)等不同種類的堿金屬離子電池,由于這些離子的直徑和性質不同,同一種材料很少可同時用作這些電池的負極。為了實現多功能的相容性材料,需要預先設計其化學成分和空間構型,以擁有豐富的儲存位點和有效的擴散路徑。在此,中科院化學所李玉良院士、青島能源所黃長水研究員等人報道了一種明確定義的富含炔烴的3D材料,稱為硅-金剛石 (Si-DY),它由丁二炔單元和sp3雜化的Si原子組成。類金剛石骨架結構保證了這種材料的穩定性,而共軛炔鍵提供了良好的電荷傳導性、大量的活性存儲位點以及作為堿金屬離子擴散通道的均勻空穴,這些優點賦予Si-DY作為多功能負極的巨大潛力。圖1. Si-DY的合成過程示意圖理論預測表明,多孔Si-DY特別適用于鋰、鈉和鉀等離子的存儲,理論容量分別為3674、2810和1945 mAh g-1。因此,當用作LIBs、NIBs、KIBs甚至軟包電池的負極時,Si-DY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例如高可逆容量(LIB、SIB和KIB在50 mA g-1時分別為2350、812和512 mAh g-1)、出色的倍率性能(5000 mA g-1時為 980 mAh g-1)和超長循環穩定性(可穩定循環5000次)等,這都表明Si-DY在未來的電動汽車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圖2. Si-DY負極的理論計算和電化學分析Porous 3D Silicon-Diamondyne Blooms Excellent Storage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for Li, Na, and K Ion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enm.2021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