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馬丁&華理戴升,最新Nature子刊! 2023年11月1日 下午5:47 ? T,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19 成果展示 通過合適的有機底物的催化加氫來儲存氫氣,有助于提高氫能的體積密度。其中,利用價格低廉的工業粗氫來存儲氫氣顯示出更有經濟吸引力,但是由于粗氫中的一氧化碳(CO)雜質即使是痕量也很容易使金屬活性位點失活,因此這種方法尚未實現。 基于此,北京大學馬丁教授和華東理工大學戴升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兼具CO甲烷化和甲苯加氫性能的穩定的RuNi/TiO2催化劑,將粗氫儲存和提純的概念變為現實。在大氣壓下,RuNi/TiO2催化劑能夠在1000-5000?ppm CO雜質的模擬粗制氫進料下,在180?°C左右將甲苯有效氫化成甲基環己烷(methyl-cyclohexane, MCH)。實驗測試發現,在粗氫(0.5% CO/H2, v/v)和甲苯蒸汽(WHSV=1.4 h-1)為原料下,優化后的催化劑在反應24 h內MCH產率保持在60%以上,并將氫氣流出口CO濃度降低至0.01%。 結合原子分辨顯微和光譜研究表明,在還原過程中,Ru和Ni物種的共定位促進了緊密耦合的金屬Ru-Ni團簇的形成。在催化加氫過程中,由于獨特的鍵合特性,Ru和Ni分別作為CO甲烷化和甲苯加氫的活性位點。該工作為未來氫氣經濟中粗氫的有效利用和純化提供了新的見解。 背景介紹 氫氣(H2)作為最有發展前景的能源載體之一,其實際儲存和運輸一直是制約氫氣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其中,利用有機底物催化氫化為液態有機氫載體(LOHC)的化學儲氫是一種更安全和替代的方法。在LOHC候選物中,甲苯和相應的甲基環己烷(MCH)因其低毒、優異的可逆性和穩定性、高重量氫容量(6.2?wt%)和易于充/放電而成為一種很有前途的儲氫介質。對于傳統的催化加氫工藝,必須使用99.99%以上的純氫。以少量CO為主要污染物的蒸汽重整和水煤氣變換反應得到的工業化粗氫資源,其價格僅為純氫的一半,因此開發耐CO加氫催化劑在十分具有吸引力。 通過將金屬的尺寸減小到原子尺度,得到的具有較少d-電子的陽離子金屬單原子傾向于以較低強度的方式結合CO。盡管單原子催化劑在驅動耐CO的甲苯加氫過程中具有理論潛力,但它們與CO的減弱相互作用將不可避免地損害對粗制氫原料的凈化能力。其中,同時進行CO甲烷化和甲苯加氫是一種更實用的方案,以緩解金屬的CO中毒效應,以及工業氫的存儲和純化。因此,非常必要制備具有雙功能活性位點的雙氫化催化劑,但目前還沒有報道過。 圖文解讀 儲存和提純 作者利用初濕浸漬法制備了TiO2負載的Ru、Ni和雙金屬RuNi催化劑,根據金屬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別表示為2Ru/TiO2、5Ni/TiO2和2RuxNi/TiO2(0.5?≤?x?≤?8)。隨著進料氫氣中添加1000?ppm CO,這些催化劑的甲苯轉化率在170?°C時被急劇抑制。其中,2Ru5Ni/TiO2的甲苯轉化率顯著提高,達到12.5?moltoluene/molmetal/h和MCH產率(20-60%)。2Ru5Ni/TiO2的耐CO加氫性能從120? °C開始,在170? °C達到最高MCH收率(58.1%)。2Ru/TiO2和2Ru5Ni/TiO2都具有優異的低溫CO甲烷化活性,其中95%以上的CO在170?°C及以上可轉化為甲烷,而5Ni/TiO2在170 °C僅實現了20%的CO轉化。當CO低于0.5%時,2Ru5Ni/TiO2仍保持活性,并具有可觀的MCH產率。MCH產率在0.1% CO/H2中為91%,在0.5% CO/H2中為73%,CO轉化率為100%。在超過24 h的測試期間,MCH產率保持在60%以上,同時將出口氫氣流中的CO濃度降低至0.01%。 圖1.不同條件下催化劑的甲苯加氫性能 結構表征 在煅燒的2Ru5Ni/TiO2中,觀察到Ru和Ni物種之間的共定位,表明NiO和RuO2物種之間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從HAADF-STEM圖像和還原的2Ru5Ni/TiO2的相應EDS元素圖發現,Ru和Ni物種均保持其高分散狀態。在5Ni/TiO2中,Ni物種在煅燒后高度分散在TiO2上,但在還原后劇烈聚集,尺寸分布為65.8?±?29.3?nm。還原后Ru和Ni的共定位仍然存在,有助于Ru物種限制總Ni物種的遷移(平均尺寸?=?8.1?±?3.6? nm)。這些結果表明,RuO2和TiO2之間的外延界面導致產生高度分散的Ru簇,由于在還原過程中Ru和Ni物種之間的強相互作用,進一步促進了Ni物種的穩定性。 圖2.催化劑的合成和顯微鏡表征 圖3. 2Ru/TiO2、2Ru5Ni/TiO2和5Ni/TiO2催化劑的結構表征 機理研究 原位漫反射紅外傅里葉變換光譜(DRIFTS)發現,2Ru/TiO2在經過H2活化和CO吸附(COad),三個吸附帶與低配位(2072?cm-1)和高配位Ru原子(2009?cm-1)上的線性COad相關,以及觀察到Ru-多羰基物種(2133?cm-1)(α-1)。甲苯吸附后的特征伸縮振動信號(β-1)可以完全被CO取代(β-2)。表明,CO在2Ru/TiO2上的吸附比甲苯更具競爭力。2Ru5Ni/TiO2在連續吸附CO和甲苯后,發現COad從2079到2070?cm-1和2016到2003?cm-1的紅移(α-1, 2),表明甲苯的影響在CO吸附上。 此外,在2Ru5Ni/TiO2中僅觀察到與Ru表面相關的三個COad帶(2136、2079和2016?cm-1),而在CO后在5Ni/TiO2中沒有留下COad帶吸附(α-1),表明在這種情況下Ni和CO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弱。CO-甲苯轉換結果表明,2Ru5Ni/TiO2上有兩種不同類型的CO和甲苯活性位點,導致這兩種反應物之間的非競爭吸附。Ru對CO具有更強的親和力,有助于CO活化和甲烷化,而高度分散的Ni物種是模擬粗制氫進料中甲苯吸附和加氫的主要位點。 圖4. 原位DRIFT光譜研究機理 文獻信息 CO-tolerant RuNi/TiO2 catalyst for the storage and purification of crude hydroge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2100-x.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2100-x.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1/7359903ebc/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王旭珍ACS Nano:基于雙功能宿主的高性能鋰硫全電池! 2023年10月7日 JACS:剪切應力觸發超薄CN組裝,同時實現光催化產H2O2和選擇性醇氧化 2023年9月22日 陳宇輝/吳宇平Small:殼厚可調的Cu@Ag核殼串聯催化劑用于CO2電化學還原為C2 2023年10月12日 天大陳亞楠AM:極端環境熱沖擊誘導富位錯Pt NPs促進HER 2023年10月10日 王曉東/林堅/林森JACS:構建Zn1Co1/NC雙原子催化劑,用于促進丙烷脫氫反應 2024年1月11日 清華大學Nature子刊:非化學計量比氧化物穩定Ru位點,實現高電流下酸性OER 2023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