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對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提出了20點要求。其中,關于對青年教師一些方面的支持引起了部分“青椒”的關注。
《意見》提到要強化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解決青年教師后顧之憂:根據學科特點和崗位特點確定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周期,重點評價青年教師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高校完善青年教師職稱評聘標準,重點評價其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切實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困難;鼓勵采取多種辦法提高青年教師待遇,確保青年教師將精力放在教學科研上;維護青年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關心青年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鼓勵高校與社會力量、政府合作舉辦幼兒園和中小學,解決青年教師子女入托入學問題;高校應發揮服務職能,建立規范化人性化的青年教師入職管理服務機制,讓青年教師安居、樂業、樂教……
《廣東省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部分內容,點擊上圖查看更多詳細信息。
提到大學老師,很多人就會自動腦補工作輕松、悠閑自在、光鮮亮麗等形容詞。
青年教師于大學而言,是新鮮血液,是未來教學的主力軍,更是高校發展的未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他們真的像別人說的那樣輕松自在嗎?
先說教學。教學并不是在課上講課就完了,還涉及到課前備課。“青椒”備課的時間基本都遠超上課時間,為了給學生呈現更好的課堂效果,也本著認真負責傳授知識的理念,他們會在備課上苦下功夫。除了備課、上課,大學“青椒”還需要改作業、出試卷、改試卷、監考等。此外,很多“青椒”都會上幾個班和幾門課,工作量會成倍增加。這也導致他們大量的時間在無形之中被占據。
再說科研。對所有需要靠論文實現晉升的老師,特別是對“青椒”來說,寫論文的過程是艱辛的。比如“青椒”的科研啟動可能較慢,存在著一些經費、團隊等問題。就算是不用出入實驗室的人文社會學科的老師,也必須保持大量的閱讀和調查。此外,教學工作會占據“青椒”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我們常常看到暑假里的“青椒”,會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和論文上面。可見大學老師要完成一篇論文,必然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努力。但就算如此,論文被退回也是常有的事。
此外,寫材料、填表、開會、寫總結、申請項目、財務報銷等行政事務也會消耗“青椒”的很多時間和精力。
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力量。而“青椒”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教育部的重視。
2012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從八個方面提出了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一是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二是健全青年教師選聘和人才儲備機制;三是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能力;四是完善優秀教師傳幫帶團隊協作機制;五是造就青年學術英才和學科帶頭人;六是優化青年教師成長發展的制度環境;七是保障青年教師待遇和工作條件;八是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
2021年,教育部網站發布了《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到鼓勵高校擴大博士后招收培養數量,將博士后人員作為補充師資的重要來源;鼓勵高校對優秀青年人才破格晉升,大膽使用;根據學科特點確定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周期,鼓勵大膽創新、持續研究;切實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困難;鼓勵采取多種辦法提高青年教師待遇,確保青年教師將精力放在教學科研上;解決青年教師子女入托入學問題;重視青年教師身心健康,關心關愛青年教師……
當然,助力“青椒”更好的發展和成長,不只需要教育部的關心,更需要高校落實相關舉措。
青年教師是高校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內不少高校針對青年教師的成長也做了相關的措施。
清華大學實施助理教授可以獨立指導博士生的制度,大幅提高新聘教師科研啟動經費標準,設立青年人才基金,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青年教師在職業生涯初期就得到充分支持,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浙江大學加強對青年人的支持,給予他們符合青年人才發展特征的重點支持政策、個性管理制度、科學評價體系。學校、學部和院系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青年教師發展規劃,實施“博士后千人隊伍三年建設計劃”等,不斷壯大學校青年科研力量,幫助青年人才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遵循青年教師成長規律,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計劃”“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努力構建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體系。實施“惠園特聘教授”“惠園杰出學者”“惠園杰出青年學者”“惠園優秀青年學者”培養計劃,健全青年教師考核評聘和破格晉升機制,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榮獲英國卓越教學框架(TEF)金獎的德蒙福特大學,為新入職教師制定了專業發展計劃,其中包括“有效教學”“學術實踐深造”等不同類型課程的學習。
“有效教學”課程是德蒙福特大學新入職教師的專業發展計劃之一。課程為期三天,每天一個學習單元,且每個學習單元都有一個實踐重點,便于新入職教師快速提高他們可以直接使用的核心教學技能。
“學術實踐深造”計劃主要是幫助德蒙福特大學入職不滿三年的講師進行教學研究、科研創新等方面的提升,以鼓勵青年講師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更好地采取學術性、反思性和辯證性的思維和方法。
在德國,高校青年教師能力發展機制靈活多樣,為的是給予青年教師更大、更個性化的發展空間。
根據個人特點、能力以及未來對自身發展的預期,學校允許教師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和崗位,分為初級教授、專業教授、實驗型教授、綜合性教授四種。
初級教授能夠在沒有太多壓力的環境下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工作。青年教師根據偏好,可以專心完成研究,也可以專心進行教學活動。慕尼黑工業大學以兩年為期限,對初級教授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其是否能夠晉升,以及是晉升為專業教授、實驗型教授還是綜合性教授。
專業教授偏重專業的教學活動,科研部分只占他們工作很小的一部分。
而實驗型教授則偏重科研活動,他們甚至可以不承擔學校的教學任務。而綜合性教授則同時負責專業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并且有時候會涉及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專業研究,他們的任務最為繁重,但他們的教授級別也最高,獲得的福利待遇也最好。
針對不同的青年教師的特點設置不同的發展路徑,緩解了剛剛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師的一部分壓力,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自己熱愛、擅長的工作。對于高校與青年教師而言,這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2/7f76b05c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