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框架(MOF)已成為一類重要但極具挑戰(zhàn)性的電化學儲能材料。由于精確的化學和結構控制是強制性的,而電活性MOF的化學原理仍然缺乏深入探索。例如,迄今為止,還沒有合成具有鋰離子儲存和可逆氧化還原(如傳統(tǒng)鋰離子正極)的陰離子MOF。在此,比利時魯汶大學Alexandru Vlad等人通過對原型CPO-27中過渡金屬化學計量和二級構建單元 (SBU) 拓撲結構的配體的合理控制,報告了一種通式為Li2-M-DOBDC(其中M= Mg2+或Mn2+;DOBDC4–= 2,5-二氧化-1,4-苯二甲酸酯)的導電鋰離子MOF正極。精確的化學和結構變化不僅使可逆氧化還原成為可能,而且由于混合氧化還原促進了有效的電子自交換,導電性增加了百萬倍:Li2-M-DOBDC為10-7 S/cm,而H2-Mn-DOBDC,Li2-Mg-DOBDC或Mn-CPO-27組成的類似物僅為10-13 S/cm。圖1. 幾種MOF材料制備所采用的合成路線示意圖這種特殊的SBU拓撲結構還大大提高了DOBDC4-的氧化還原電位(相對于Li+/Li0,從2.4 V上升到3.2 V),這是鋰離子電池組裝和能量評估的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作為一種特殊的正極材料,Li2-Mn-DOBDC 的平均放電電位為3.2 V vs Li+/Li0,在100次循環(huán)中表現出出色的容量保持率,同時還擁有快速循環(huán)速率,這歸因于固有的電子導電性。該材料通過組成和SBU設計容納配體的非配位氧化還原中心,驗證了MOF中可逆氧化還原活性和電子電導率的概念。圖2. Li2-Mn-DOBDC電極的鋰儲存性能A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Li-Io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1. DOI: 10.1021/jacs.1c04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