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量子位(夢晨 明敏 發自 凹非寺)
青年節那天,人民日報刊登了100名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優秀代表。




這不禁讓人有些一頭霧水了,所以國內本科生科研,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呢?
國內情況
以清華大學為例,開設已經14年的“星火班”就是面向大二本科生招募的。
其每年將開展持續半年的選拔,經過三輪篩選,才確定最終名單。
進入星火班的同學可以海外研修、自主學術立項、寒暑假產業調研等等,十四年來,共計培養704名學員。
北京大學同樣鼓勵大二以上學生積極開展科研立項,并且要求課題投入時間在600小時以上,
還會對項目進行中期審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對科研立項所產生的論文,以一作在正式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的同學,予以獎學金鼓勵。
顯而易見,國內頂尖大學無論是在政策還是設施上,都對本科生科研予以非常大的支持;并且對立項項目的要求也很高,這就使得同學們可以在實驗室學有所得。
此前,清華大學電子系2017級本科生劉泓在Google Scholar的累計引用已有86次,以一作身份發表的論文達到5篇。這5篇論文中有3篇是頂會,CVPR 2019、ICML 2019和NeurIPS 2020,都被其盡數收入囊中。
再早一些時候,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2008級本科生劉嘉憶,大學三年級時獨立解決了英國數理邏輯學者西塔潘提出的一個猜想,發表在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志《符號邏輯雜志》。
但是也有網友認為,在普通高校中,本科生做科研的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很多時候,別說發表學術論文了,不少同學表示自己只是實驗室的打工仔,能學到的東西并不多。
而且不同專業的科研情況也不盡相同。
網友@不如莫遇表示:對于工科文科專業,并沒有那么在意SCI。
站在導師的角度,知乎@國際科學編輯表示,自己帶的本科生科研水平就很不錯。
本科生科研,很好,但是參與的本科生也得是那個好苗子。
本科生科研指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871-x
[1]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17/07/07/undervaluation-role-undergraduate-research-advancement-scientific-knowledge-essay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7315333/
[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34041/‘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3/29d119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