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大董帆教授PNAS:CuxAg1-x/TiO2助力光催化CO2制C2H4! 2023年11月4日 上午11:59 ? T, 頂刊 ? 閱讀 26 CO2和H2O的選擇性光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C2H4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主要原因是反應中間體的C-C偶聯和C2H4*中間體從催化劑表面解吸困難。 基于此,電子科技大學董帆教授等人報道了一種簡單的逐步光沉積策略,將Cu-Ag合金亞納米團簇(ASNCs)負載在TiO2上(記為CuxAg1-x/TiO2,x=0、0.2、0.4、0.6、0.8和1.0 at% Cu),并進行CO2光還原以產生C2H4。 優化后的催化劑具有較高的C2H4生成速率(1110.6±82.5 μmol g?1 h?1)和選擇性(49.1±1.9%),對比現有的C2H4光合作用,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催化劑的電子結構,揭示了各個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Cu-Ag合金/TiO2的電子定位函數(ELF)表明,Cu-Ag ASNCs與TiO2以共價鍵的形式相互作用,為Cu-Ag ASNCs與TiO2之間的界面電子傳遞提供了有效的電子通道。加載Ag后,Bader分析計算出Cu的電荷變化值為-0.05 e,表明Ag中的電子在Cu-Ag合金亞納米簇中傾向于向Cu遷移。 Cu-Ag合金/TiO2的功函數低于Cu/TiO2的功函數,但高于Ag/TiO2的功函數,說明在Cu-Ag ASNCs中,電子可以從Ag流向Cu。結果表明,在Cu-Ag ASNCs中,電子可以從Ag向Cu遷移,表明在太陽光照下,電子會聚集在Cu上,因此Cu很可能是CO2還原反應的活性位點。 此外,作者還研究了CO2在金屬助催化劑上的吸附性能。在結構優化前,CO2中的C和O與Cu或Ag的距離相同。在結構優化后,CO2中的O會吸附在Cu或Ag上,說明CO2中的O更容易吸附在Cu或Ag表面。 對于CO2在Cu-Ag合金/TiO2上的吸附,初始結構中CO2與Cu和Ag的距離相同,在結構優化后,CO2會吸附在Cu上,說明CO2更容易吸附在Cu上。Cu-Ag合金/TiO2中Cu位點上的CO2吸附能遠高于Ag位點上的CO2吸附能,表明CO2在Cu-Ag ASNCs中Cu位點上具有更強的吸附穩定性。結果表明,Cu是Cu-Ag ASNCs中CO2光還原過程的活性位點。 Boosted C-C coupling with Cu-Ag alloy sub-nanoclusters for CO2-to-C2H4 photosynthesis. PNAS, 2023, DOI: 10.1073/pnas.2307320120.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4/0886246144/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三單位聯合ACS Nano:構建陰離子制動隔膜調節局部鋰離子溶劑化結構 2024年2月21日 陳忠偉/王新/羅丹,最新AM! 2022年10月5日 AM:高熵金屬間化合物Pt4FeCoCuNi實現高效析氫和氧還原反應 2023年10月5日 684倍!河海&港城大,最新JACS! 2024年11月2日 博士生一作!北京科技大學,2025年首篇Nature Materials! 2025年1月13日 「諾獎得主」領銜!同濟大學校友,一作兼通訊,登頂Nature!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