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石墨烯器件中的多普勒效應示意圖無獨有偶,哥倫比亞大學D. N. Basov和麻省理工學院D. A. Bandurin也開展了石墨烯等離子體斐索拖拽的研究。菲涅爾預測了移動介質對光的拖曳作用,并且用著名的流水實驗證實了這一點。這一重大發現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實驗基石之一,并在相對論運動學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好的理解。相比之下,電子流在固體中拖曳光子的實驗存在不一致之處,并且與理論不一致。為此,哥倫比亞大學D. N. Basov和麻省理工學院D. A. Bandurin報告了電子流拖動表面等離子體激元(SPPs):石墨烯中紅外光子和電子的混合準粒子。在高密度電流下,通過傳播等離子體波的紅外納米成像,可以直接觀察到拖拽現象。當對抗漂移的載流子傳播時,石墨烯中的激元會縮短它們的波長。與光的斐索效應不同,由電流產生的SPP拖拽無法用簡單的運動學解釋,它與石墨烯中狄拉克電子的非線性電動力學有關。觀察到的等離子體斐索拖拽能夠在紅外頻率下打破時間反演對稱性和互易性,而無需借助磁場或手性光泵浦。斐索拖拽還提供了用于研究電子液體中的相互作用和非平衡效應的工具。
圖 | 石墨烯的等離子體菲索拖拽:理論和模型Zhao, W., Zhao, S., Li, H. et al. Efficient Fizeau drag from Dirac electrons in monolayer graphene. Nature 594, 517–521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574-4Dong, Y., Xiong, L., Phinney, I.Y. et al. Fizeau drag in graphene plasmonics. Nature 594, 513–516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64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