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熱解(MP)是一種潛在的無CO2制氫生產技術,只產生固體碳副產物。然而,開發一種在中等溫度下穩定的甲烷熱解的高效催化劑一直是一個挑戰。研究顯示,將甲烷轉化為氫氣和固體碳需要極高的溫度,用于該熱解反應的已知液態金屬鎳鉍催化劑可抵抗失活,但需要高于1000℃的反應溫度。在此,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Gabor A. Somorjai教授和Ji Su,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Jeng-Lung Chen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高效催化劑,該催化劑是通過對Ni-Bi液體合金進行改性,并添加Mo來制備三元NiMo-Bi液體合金催化劑(LAC)。該催化劑表現出相當低的活化能(81.2 KJ/mol),這使得MP在450至800℃的溫度下,每分鐘每克鎳4.05毫升的制氫效率。在800℃下,催化劑表現出100%H2選擇性和120小時的穩定性。相關文章以“Ternary NiMo-Bi liquid alloy catalyst for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e pyrolysis”為題發表在Science。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Gabor A. Somorjai教授為美國兩院院士,其在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領域具有創新性成果,是表面化學領域屈指可數的重量級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