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什么是高被引,以及如何才能成為高被引,我們前面已經有較為詳細的解讀,具體可以參見:
這里面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閾值,而每個學科領域的閾值是不一樣的,只有達到了相應學科領域的閾值才能成為高被引論文。但是很多朋友發現自己的論文被引數明明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閾值,但仍然還不是高被引,這是為什么?
這里就涉及到一個高被引的時間區間問題,以2021年1月21日發布的最新ESI高被引數據為例,其涵蓋的是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這個時間區間,那么其閾值理應也該是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的被引次數。
以材料科學領域為例,2020的閾值為11,也就是說2020年發表的文章要成為高被引必須在2020年10月31日之前就要達到11次被引。而有些朋友現在去查,發現自己已經有15次被引,但是可能更多的被引是發生在近兩個月,而在10月31日并未達到11次,所以在本次更新的數據中還不能成為高被引。
因此,想知道自己的論文離高被引閾值具體相差多少,就要做好相應的記錄,等到最新閾值出來后才能進行比對。
當然,經過之前的分析比對,我們也發現,ESI數據庫、Incites數據庫、JCR數據庫和WOS的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并不總是一致的,這也可能導致一些誤差。
下表是各學科的最新高被引閾值。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6/87e92832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