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題:Homogeneous Vacancies-Enhanced Orbital Hybridization for Selective and Efficient CO2-to-CO Electrocatalysis
作者:Yuntong Qin (秦運通), Guangming Zhan (占光明), Cun Tang (唐村), Di Yang (楊迪), Xibo Wang (王希波), Jianhua Yang (楊建華), Chengliang Mao (毛成梁), Zhentian Hao (郝楨腆), Shuangyu Wang (王雙鈺), Yixin Qin (秦一鑫), Hongmei Li (李紅梅), Ke Chen* (陳珂), Min Liu* (劉敏), and Jie Li* (李杰)
在過去的幾年中,ECO2RR-to-CO性能指標取得了顯著進步,這主要歸功于科研工作者對Flow Cell的使用熱潮。Flow Cell能夠快速傳質且擁有固/液/氣三相反應界面,這些特點對CO2活化和還原非常有利。Flow Cell憑借這些優點能夠實現工業級電流密度的ECO2RR-to-CO,而傳統H型電解器僅能實現幾十mA?cm-2的電流密度。不幸的是,從Flow Cell獲得的CO氣體通常含有5-10%的H2副產物,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來提純氣體產物,這將大大削弱ECO2RR-to-CO產業應用的經濟競爭力。
增強ECO2RR-to-CO的商業可行性主要取決于設計與合成高性能電催化材料。已有的研究已經確定銀對CO2還原反應的中間產物具有適當的吸附能,但對中間體*H具有較強的解附能力。這些特點使銀基納米材料對ECO2RR-to-CO反應(相較于析氫副反應)更具有催化活性。研究還發現銀材料上的空位可以有效驅動ECO2RR-to-CO,并且電化學重構銀基化合物可以高效穩定生成銀空位,但是通過這種方法合成的銀空位主要位于材料表面。而內部的銀原子,雖然占>85%的總原子數,但是對于表界面電催化反應過程的貢獻甚微。因此,如何提高銀內部原子的催化貢獻成為ECO2RR-to-CO研究的一道難題。





相關論文發表在Nano Letters上,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秦運通/唐村/楊迪、河南大學本科生王希波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后占光明博士為文章的第一作者,?河南大學李杰教授/陳珂教授和中南大學劉敏教授為通訊作者。
(https://www.x-mol.com/groups/min_liu)
(https://kchenmat.henu.edu.cn/index.htm)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4, 2023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1905
Copyright ? 2023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7/cd261e5e07/